新闻中心

EEPW首页>汽车电子>业界动态> 英伟达:凭借车载半导体与OS套件拿下千万亿日元市场

英伟达:凭借车载半导体与OS套件拿下千万亿日元市场

作者: 时间:2016-10-14 来源: 技术在线 收藏

  美国公司(NVIDIA)10月6日在东京举办了内部研讨会“GTC Japan 2016”,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黄仁勋(Jen-Hsun Huang)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在自动驾驶方面的举措。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10/311301.htm

  黄仁勋表示,包含乘用车、卡车、出租车等运输业在内的交通相关产业在人工智能(AI)的推动下将掀起大规模革命,有望创造出1000万亿日元规模的大市场。其中,为业界带来重大变革的是基于AI的自动驾驶技术。

  他说道,AI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用途有“周围识别(感测)”、“自我定位(推断)”、“驾驶(行动)”3种。作为这3种AI处理的执行环境,准备了车用开发平台“DRIVE PX2”以及在该平台上运行的软件基础(OS)“DRIVEWORKS ALPHA 1”。

  DRIVE PX2是一款车载板卡,采用英伟达的通过深度学习处理进行了优化的GPU“Pascal”。自动驾驶即使笼统来说范围也很广,包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自动巡航”、自动行驶至目的地的“自动私人司机”、完全无人介入的“全自动行驶”。对于范围广泛的自动驾驶,Drive PX 2具有可用同一架构给予支持的扩展性。可通过组合多种GPU来提高处理性能。英伟达面向自动巡航用途准备了配备1个GPU的车载板卡,面向自动私人司机用途准备了配备2个GPU的车载板卡。另外,需要高级处理的全自动行驶可通过使用多块配备2个GPU的车载板卡实现。

  DRIVEWORKS ALPHA 1是在DRIVE PX2上运行的自动驾驶用OS,具备自动驾驶所需的基本功能。其大体机制如下。首先用名为“DriveNet”的AI技术识别物体,用名为“OpenROADNET”的AI技术识别可行驶的空间(自由空间)。然后将得到的结果与地图数据对照,推断自已的位置,并构筑表示汽车周围情况的数据架构“占据栅格(Occupancy Grid)”。最后用名为“PilotNet”的AI技术,根据占据栅格预测交通状况,计划行走路线,控制方向盘、油门及刹车等。

  此外,黄仁勋还介绍了英伟达正在开发的新一代(Sytem on a Chip)“Xavier”。这是一款面向自动驾驶用途的SoC,采用Pascal的下一代GPU“Volta”,具备每秒20万亿次的运算性能。通过使用该SoC,可实现与现有DRIVE PX2(耗电80W)具有相同性能但更小型更省电(耗电20W)的车载板卡。



关键词:英伟达车载SoC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