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光电显示>业界动态> 电子书升温 产业链脱节成瓶颈

电子书升温 产业链脱节成瓶颈

作者: 时间:2010-01-1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收藏

  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类产品展会全称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于1月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闭幕。作为2009年少数逆势上扬的新兴产业,受到主办方青睐,特意辟出ebook & digital展区。而参展商也不负众望,展出产品成为展会最大亮点之一,很多媒体甚至用“异军突起”来形容这个行业。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05164.htm

  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曾表示,中国的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也有专家提出质疑,国内电子书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整体实力较弱,产业链不够合理和紧凑,市场培育度也不高。通信专家项立刚告诉本报记者,2010年是一个坎,面对着国外品牌的冲击,中国企业能否脚踏实地将成为一个关键。

  “概念”落地

  刘迎建给中国经济时报描绘了未来一两年内中国电子书的“概念版”:它将具有超过9英寸的彩色屏,可弯曲,并且更薄更省电。此外,通过WIFI等通讯元件更快捷地登录移动互联网,在网上书城下载最新的图书。然后边阅读,边用手写输入做边注。“最重要的是,电子书的价格肯定能降到千元以内。”刘迎建透露,随着台湾众多液晶屏厂商的加入,成本下降指日可待。

  而在今年的上,刘迎建所说的“概念版”落了地。不仅三星、索尼等国际巨头发布了新品,也有Spring设计公司的双屏电子书,Plastic Logic公司可弯曲的QUE电子书,出版巨头Hearst发布的适合报纸、杂志阅读的Skiff电子书。汉王带去了几款大尺寸的电子书,最大达到9.7英寸,并且具有WIFI和手写功能。

  去年,刘迎建还表示苦于没有软屏和彩色屏,没办法实施战略部署。而在今年,所有的技术都迎刃而解。另外,成本的降低也将使电子书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地位。

  产业链脱节

  项立刚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的电子书产业还很初级,产业链没打通:终端厂商专注于出产品,急缺内容资源;内容出版商手握大量资源,却苦于没有载体。

  “电子书市场还需要2—3年的培育期,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产品成本太高,导致市场覆盖率不高。这对终端厂商和内容出版商的对接造成很大影响,好书到不了消费者手中,就会降低电子书的吸引力。”项立刚建议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通力配合,降低电子书成本,提高内容服务,拉拢消费者。

  据易观国际近日发布的2010年电子书行业的趋势报告称,电子书品牌将进入多元化,行业原有的汉王、翰林、易博士等厂商将面临方正、大唐,甚至日韩系的冲击。此外,在完成了业务整合后,盛大等内容提供商也将涉足设备领域。由于终端盈利前景的暗淡,一些较具实力的厂商将会通过并购中小内容提供商、寻求与传统出版商合作或者自建内容平台等方式,以“终端+内容”模式打通电子书市场产业链。

  电子书行业的龙头亚马逊自身拥有30万本电子书的版权,并实时上架最新书籍,再加上Kindle强大的功能,亚马逊虽为一家企业,实际上却是整条产业链良性运营的缩影。反观中国的电子书提供商,“脱节”现象严重,其最大瓶颈依然是内容。有专家表示,中国特殊的图书版权市场导致电子版权的利益分割不很清晰,这就阻碍了新书电子版的进一步推广。

  国内厂商也意识到了这点,包括汉王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推出网上书城,加强与内容出版方的合作。汉王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汉王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销售终端,扩大内容流通渠道;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建立以内容为交易的电子书流通平台。

  刘迎建表示,不同于亚马逊,汉王将采取“二八分成”的运营模式。电子书版权由内容商来定价,所获收入进行二八分成,内容商得八成。他相信这一运营模式将充分调动起内容商与汉王合作的积极性,并使以内容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转化成经济效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CES电子书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