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网络与存储>市场分析> 美日韩阵营鼎立 DRAM产业淘汰赛没有终点

美日韩阵营鼎立 DRAM产业淘汰赛没有终点

作者: 时间:2010-03-04 来源:DigiTimes 收藏

  2009年全球产业从全球前五强变成四强鼎立,欧系代表奇梦达()正式退出市场,也宣告沟槽式技术阵营的结束。展望2010年产业新页,将会是美、日、韩阵营合写历史,但目前台湾的版图中,韩系已消失,未来台湾分为美、日两阵营来抵御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的势力坐大,惟产业淘汰赛没有终点,最后一名很容易跟随奇梦达的命运,因此美光(Micron)和尔必达(Elpida)未来竞争会更为激烈,且台湾将成为美、日两阵营比划武功的重要战场。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06537.htm

  DRAM产业在所有半导体产业中的成本敏感度最高,永远需要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最新的制程技术,才能存活。唯有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转进50纳米或是40纳米,才能让成本进一步降低。

  但左右DRAM成本高低的,其实并非只在技术层面,还包括生产基地的良窳,例如DRAM产业早已全面进入12吋厂时代,8吋厂不可能存活下来,而台湾的低制造成本优势,更是DRAM产业滋养成长的温床,未来台DRAM厂料将延续此优势,在2010年全球DRAM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奇梦达注定淘汰命运

  举例来说,过去奇梦达就是在技术和生产基地上都出问题,注定了狼狈退出DRAM产业的命运。 2009年初奇梦达申请破产,当时正是台湾农历春节连假的第1天,从此奇梦达就消失在全球DRAM产业版图中,也代表欧洲在全球DRAM产业竞争的落败,以及沟槽式技术的寿终正寝。

  奇梦达过去和台厂的渊源相当深厚,前身英飞凌(Infineon)是茂德的合作伙伴,双方在2003年正式拆伙,之后与南亚科、华邦等台厂合作,是沟槽式技术阵营的代表。 2006年沟槽式阵营的市占率最高达曾达23%,2007年已下滑至18%,市占率的下滑也使得设备商投入的研发资金要选边站,沟槽式技术的设备商越来越少,设备越来越贵,加上0.11微米之后就没有优势,因此奇梦达的技术开发成本的确越来越高。

  奇梦达当然也知道技术瓶颈终于来临,因此也自己研发出埋入式闸极字元线连结(Buried Wordline)技术,转而研发堆叠式技术架构,更宣布与尔必达技术合作开发4F2技术,将Buried Wordline技术提供给尔必达合作开发新技术,颇有化敌为友之意,但所有的努力却在金融风暴来临后功亏一篑,技术虽好,但没有钱代表连存活的技术都没有,奇梦达最终宣布破产。

  合作伙伴的倒戈,也是压垮奇梦达的1根稻草。 2008年3月南亚科正式和奇梦达分道扬镳,与过去从来不曾和他人分享技术的美光,签下技术合作合约。由此可知,资金、技术虽是2010年以后DRAM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但是策略联盟的伙伴关系也将继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台DRAM厂携手美、日抗韩

  就以2009年退出台湾DRAM市场的海力士(Hynix)来说,因台湾政府主导的DRAM产业整合中,营造了联合美、日一起抗韩的气氛,锁定三星电子为最大敌人,海力士身在韩营,因此黯然退出台湾DRAM市场,原本的合作伙伴茂德则转投尔必达怀抱。

  不论台湾DRAM产业整合结果为何,台湾DRAM产业终究是分为台美、台日两线发展,对抗三星是共同的目标,这点其实和政府整合计画的原意相仿。

  但在共同面对三星这个巨大敌人的同时,2010年的美光和尔必达可能要先彼此争相出头,因为谁挤进了全球前3强(前2强为三星和海力士)的门票,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尤其不能当上最后1名,因为未来的DRAM市场竞争只会更严峻,不论是技术、产能、资金等规模,最后1名的业者随时得面对被淘汰的危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QimondaDRA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