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业界动态> 北京新材料产业打造南北基地 发展迅猛

北京新材料产业打造南北基地 发展迅猛

—— 蓝星东丽反渗透膜项目改变了我国高端反渗透膜分离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历史
作者: 时间:2011-08-23 来源:百方网 收藏

  日产淡水5万吨的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有望在今年9月正式投产。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22831.htm

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为该项目提供脱盐用的核心元件——反渗透膜。

  作为北京市重点培育的新材料企业之一的,其反渗透膜项目改变了我国高端反渗透膜分离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历史。

  六领域获突破

  北京是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之一,经过“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北京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截至2010年底,涉及新材料企业总数超过1300家,集中上市企业15家,分别是中科三环、安泰科技、北新建材、有研硅股、北矿磁材、东方雨虹、当升科技、钢研高纳、三聚环保、北京利尔、康得新、碧水源、乐普医疗、蓝星清洗、有研亿金,数量居全国之首,2010年这15家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约300亿元。

  《北京市基础与新材料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0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新材料产业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产业门类丰富、产品种类繁多,涉及电子信息材料、磁性材料、生物医药材料、节能环保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

  报告指出,近年来,北京市新材料产业在六大领域蓬勃发展。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北京在单晶硅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部分集成电路辅助材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北京在稀土永磁材料的科研技术和产业实力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北京在介入性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发展迅速,其中有研亿金的腔道内支架占行业30%~40%市场份额,安泰科技的银汞齿科修复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节能环保领域,安泰科技成为全球第二大非晶微晶带材制造商。高性能结构材料领域,北京拥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产品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资源、国防军工等领域,销售收入占新材料产业总量的20%。新能源材料领域,锂离子电池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正极、电解液、隔膜等相对完整的配套支撑体系,产品产量、技术成果均居全国前列。

  南北基地成形

  北京新材料产业的主要特点是科研技术实力雄厚,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截至2010年,北京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的主要研究机构约有200余家,拥有国家级及市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推广中心等新材料研发机构100多个,中央在京材料科研单位约占全国总数超过40%,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约1.5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5%。

  2010年,随着北京石化新材料基地被正式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在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南部形成以燕山石化为龙头,石化新材料基地为主体、高度集聚的石化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北部形成以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特色新材料企业星罗棋布的新材料产业带。

  记者从北京市经信委基础与新材料产业处了解到,北京市新材料行业今年的发展重点已定,将着力发展纳米级集成电路加工需求的高纯试剂和高功能型的光刻胶产品等电子专业化产品;重点发展稀土永磁和软磁材料及器件,培育或引进液晶显示面板关键材料;支持开展新型生物材料研发和新产品的产业化试点工作;实现锂离子电池材料本地供应,发展大型风机叶片、基板玻璃为风电、太阳能装备提供配套;推进石化新材料、非晶微晶带材、创新型绿色化工产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