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设计应用> DTMB标准BCH译码器设计

DTMB标准BCH译码器设计

作者:许苑丰,王鹏 时间:2012-02-20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摘要:BCH码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纠错码之一,我国的广播地面传输标准DTMB也使用了缩短的BCH码作为前向纠错编码的外码。针对该BCH码的特点,采用BM译码算法,设计了一种实时。与其它设计方案相比较,显著减少了占用逻辑数量。整个设计在Stratix II FPGA上进行了综合验证,满足了设计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29210.htm

引言

  BCH码构成了一大类强有力的纠正随机错误的循环码,它是对汉明码的一种重要推广,可用于纠正多个错误,Bose、Chaudhuri和Hocquenghem最初提出了二进制BCH码,此后Peterson在1960年证明了BCH码的循环结构。对于任何正整数m(m≥3)和t(t≥2),存在如下形式的BCH码:

  分组长度:n=2m-l;校验位数目:n-k≤mt;最小距离:dmin≥2t+1。

  该码能够纠正t个或少于t个差错的任意组合。其生成多项式由它在伽罗华域GF(2m)上的根确定。这样得到的BCH码通常被称作本原或狭义BCH码。而码长n≠2m-l的二进制BCH码可以采用与上述本原BCH码相似的方法构造,它的最小距离至少为2t+1,同样可以纠正至t多个错误。

  由于BCH码性能优良,结构简单,编译码设备也不太复杂,使得它在实际使用中特别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码类之一。

BCH译码算法

  BCH译码算法主要由3个步骤组成:

  1.利用式(1),由接收码字多项式r(X)=r0+r1X+r2X2+…+rn-1Xn-1计算校正子S=(S1,S2,S3 …S2t);

  (1)

  2.由校正子分量S1,S2, S3 …S2t确定错误位置多项式:

  3.通过求解的根,确定错误位置数,并依此纠正接收向量r(X)中的错误,得到纠错后的码字。

  上述3个步骤中,步骤1和步骤3相对简单,步骤2则是BCH译码中最复杂的部分,常用的算法有直接法(也称Peterson法)、Berlekmap-Massey算法()、以及Euclidean算法。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