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EDA/PCB>专题> 本土IC设计业到底怎么样?

本土IC设计业到底怎么样?

——
作者:王莹 时间:2013-05-23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中国公司在做什么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45622.htm

  中芯国际(SMIC)副总经理兼中国区总经理彭进介绍道,尽管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总量还较小,2012年约90亿美元(图6),但总的来说进步很快,而且一直在持续成长。

  例如平板电脑市场,SMIC估计在中国的白牌市场,即xPad去年应该是6千万台,今年应该可以达到1.2亿台。

  中国设计公司的技术进步非常快速,以中芯国际角度看,到2011年第四季度,90纳米以下的设计在中芯国际制造的比例达21%,到2012年第四季度已达41%,预计2013年的第四季度将达到60%,其中主要的贡献今年会是40纳米的制造,最近很多来自中国的设计公司的40纳米产品在中芯国际大量生产。

  2012年中芯国际的销售额中,中国设计公司贡献部分,51%的份额来自于手机芯片,包括基带、CMOS和电源管理等。

  中国设计业在高速发展。到2013年,28纳米已经在中国大陆有一批公司开始做了,2014年可能会进一步的有公司进入到20纳米节点(图6)。

本土公司的特点

  一,令人惊讶的“快”,他们对技术的需求和设计的水平进步非常快,已经达到全球相近的先进水平。凡是成功的本土设计公司都做得非常快。以一家公司到SMIC生产65纳米芯片为例,从到中芯国际tape out开始,到流片出厂,中芯国际用了34天的时间完成,之后是测试等,最后上量只用了119天的时间(图7)。即4个月从tape out到量产。  

  很多本土设计公司在节假日不休息,加班加点、马不停蹄地在做。经过这些努力,我们才非常可喜的看到,中国的设计公司第一次在40纳米量产的时候,达到了跟国际大公司的同步。“我相信在28纳米也是这样。”彭进充满信心地说。

  第二,本土公司展现了非常高的成功率,也就是说不用MPW,可一次成功。而且,在今天这个市场竞争环境,已经没有时间给我们设计公司和设计人员去试,就是一次就要成功。“以我们实际的感受,中国设计公司的成功率是非常的高,在过去的特别大的项目,65纳米、40纳米等,全是一次成功,而且90%是没有MPW,因为MPW(多项目晶圆)很花时间。”瑞芯微电子的首席市场官陈峰在微博中写道:“以前瑞芯不做后端,有人就说瑞芯不做设计。事实是现在全部芯片从前端到后端都是瑞芯自己完成,我们有中国最好的后端队伍,全世界近乎第一个28nm hkmg的AP(应用处理器)一版成功。……近30个设计,从没跑过MPW,都是直接pilot的。”

  第三,本土芯片已经打入了前十大整机公司,例如已经卖到了三星、华为、惠普等等。

  第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提醒我们的设计公司,这些大的品牌的主流品牌的厂家,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对PPM要求非常高。

参考文献:
  [1]赛迪顾问.2012逆势增长,未来移动领衔.电子产品世界,2013(5):26-27
  [2]王莹. 红海的取胜策略. 电子产品世界,2013(4):26-28
  [3]本土业:成长喜人,下一步更需智慧.电子产品世界,2013(3):31-33
  [4]王莹.从概念到面市,步步凝聚智慧.电子产品世界,2012(10):29
  [5]王莹.芯片与整机如何联动?电子产品世界,2012(1):26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