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基于FPGA的PCIE总线扩展卡的设计

基于FPGA的PCIE总线扩展卡的设计

作者: 时间:2010-10-11 来源:网络 收藏

(PCI express)是用来互联诸如计算机和通信平台应用中外围设备的第三代高性能I/0体系结构继承了第二代体系结构最有用的特点,采用与PCI相同的使用模型和读/写通信模型,支持各种常见的事务。其存储器、I/0和配置地址空间与PCI的地址空间相同。由于地址空间模型没有变化,所以现有的OS和驱动软件无需进行修改就可以在系统上运行。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51439.htm

  PCIE是串行协议,与原有的PCI并行相比,它没有大量的数据和控制线,对于硬件电路者来说,省去了很多硬件工作。PCIE的传输速度远远大于PCI总线,PCIE1.1版本单个链路的单向吞吐量能达到250 MB/s。对于需要与主机进行大容量传输的系统来说,该总线标准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由于PCIE总线硬件简单,吞吐量大,软件向下兼容,只要找到合适的总线接口芯片,很容易将现有的PCI总线设备升级为PCIExpress设备。Altera公司最新推出的EP2SGX90系列的芯片,给用户提供了PCIE接口IP核。本文将结合实际的应用,详细介绍该IP核的使用情况,包括寄存器设置,DMA操作等。

1 功能描述及参数设置

  按照PCIE协议的要求,该的IP核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即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三层功能模块完成了PCIE的协议转换,在传输层上给开发人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接口。开发人员的所有开发,包括DMA传输等都是在传输层以上进行的。

  传输层(transaction layer):完成TLP(数据传输包)的收发,含有虚拟信道(VC)缓冲区,具有端口仲裁、VC仲裁、流控制、数据重新排序和数据校验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在各链路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时数据的完整性。在接收端,对数据进行严格的CRC校验,如果有错误,会给发送方返回1个NAK信号。发送端具有重传缓冲区,如果收到NAK信号,则把数据重新发送1次。

  物理层(physical layer):对于发送端,接收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包,把这些数据进行8 b/10 b编码,送到串行发送器上;对于接收端则刚好相反,收到串行码后,先解码,然后送给数据链路层。

  在生成PCIE的IP核时,至少选择2个存储区,一个是BAR[1:O],用作用户开发板的存储区用;还有一个是BAR2,下面所有的寄存器操作都是该地址的。新生成的IP核不带有DMA功能,但是在工程文件夹下面有一个xxxx_examples(xxx代表工程名称)的文件夹,文件夹里有简单DMA和链式DMA的例子代码,开发者只需要对这些代码进行修改,就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DMA功能模块。

2 简单DMA

  该DMA传输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对相应的寄存器进行设置即可完成,DMA传输步骤如下所示,每进行1次DMA传输,都需要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1次设置。下面所述的偏移量都是相对于BAR2地址。

  (1)设置偏移量为0x00和0x04的寄存器,写入DMA传输的主机端地址;

  (2)设置偏移量为0x14的寄存器,写入DMA传输的PCIE端点地址;

  (3)在偏移量为0x08的寄存器中写入本次DMA传输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4)设置偏移量为0x0C的寄存器,设置DMA传输的属性,对该寄存器的写操作将启动本次DMA传输;

  (5)读取0x0C的寄存器DMA传输状态位,察看本次DMA是否完成。

3 链式DMA

  链式DMA是一种效率远远高于简单DMA的传输方式,它只需要1次启动操作,就可以完成多次DMA传输。这里将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详细介绍链式DMA的传输过程。

3.1 描述符表

  实现链式DMA传输时,需要开发人员在主机内存中开辟一块空间,用来存储描述符表,它由一个表头和多个描述符组成,其中每一个描述符对应一次DMA操作。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填写该描述符表,关于该描述符表的详细说明如表1和表2所示。

链式DMA描述附表 www.elecfans.com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