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设计应用> 一种高效率AC/DC变换器的实现方案

一种高效率AC/DC变换器的实现方案

作者: 时间:2010-11-16 来源:网络 收藏

提要: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率AC-DC变换器的实现思路,对实现高效率的各环节的效率分析,提出实现的方案,最后,给出实验数据。输入电压为85V输出24V的电源效率约为93%。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80262.htm

  在一般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案中,开关损耗和器件的导通损耗(特别是整流器件的导通损耗)是困扰开关电源设计者的一大难题。当效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一步提高效率深感困难,甚至无从下手。尽管采用了有源箝位、移相零电压开关、同步整流器等先进的,使电源效率得到一些提高,但是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能在用常规的电路拓扑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所希望的高效率,是当今电源设计的热点和最经济的方案。为实现这一目标通常的设计手段很难达到的,欲实现并超过这一目标必须明确各部分的损耗,并设法减小甚至消除其中的某些损耗。

  1 损耗及效率分析

  开关电源的损耗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构成:输入电路损耗、主开关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控制电路损耗、变压器损耗、输出整流器损耗。

  1.1 输入电路损耗

  主要有电源滤波器的寄生电阻上的损耗,通常在输入功率的百分之零点几,实际上几乎没有温升,故可以忽略不计;限制浪涌电流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上的损耗,通常不到输入功率的1%;输入整流器损耗,约输入功率的1%。整个输入电路损耗约输入功率的1%-1.5%。以上损耗一般无法进一步减小。
  1.2 主开关上的损耗

  主开关上的损耗可分为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交流输入电压范围在85V~264V时,以85V的开关管导通损耗最高,在264V时开关损耗最高。在各种电路拓扑中反激式变换器的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最高,以尽可能不采用为好。单端正激(包括双管箝位电路拓扑)因其最大占空比不会大于0.7也尽可能不采用为好。惟有桥式(全桥与半桥)和推挽电路拓扑有可能实现高效率功率变换。但是,欲明显减小甚至消除开关损耗并且不附加缓冲(谐振)电路,同时采用简单、常规的PWM控制方式是实现高效功率变换的目标。

  电源界的一个不成文的观点:不稳压的比稳压的效率高、不隔离的比隔离的效率高、窄范围输入电压的比宽范围输入的效率高。基于这种观点,不调节的隔离变换器的开关管可以工作在占空比几乎为50%,变换器在输出相同功率时的电流最小,而且自然地形成了零电压开关,因此效率最高,输出电压的稳定可以由必不可少的功率因数校正级完成,PFC+不调节的隔离变换器(DC变压器)。

  1.3 变压器电感的损耗

  这一损耗约占输人功率的1~2%。

  1.4 输出整流器损耗

  通常输出整流器的导通损耗(特别是低电压输出时)占整机损耗的很大比重。在12V以上的输出电压需要选用耐压200V以上的超快速二极管作为输出整流器,其导通电压约1.2~1.4V,在输出分别为12、24、48V时输出整流器的效率(不考虑开关损耗)分别为(以导通电压l.3V计):不会高于90.26%、94.8%、97.6%。以上综合起来,采用常规技术尽管可以使电源效率达到或超过90%,而且,即使在较高的输出电压时,整流器的导通损耗仍然是整机损耗中几乎是最大的。如有可能,采用肖特基二极管(导通压降分别为:0.3V、0.4V、0.7V)则这一级的效率分别为:96.1%、98.3%、98.5%,则这部分损耗可以降低50%以上。
  1.5 体积分析

  由于开关管和输出整流器需要散热器,使结构设计变得复杂,开关管和整流器上的损耗减小将减小甚至可以不用散热器,既简化结构设计有减小体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AC/DC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