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手机与无线通信>业界动态> 贝尔实验室:毫米波技术突破只是5G研发的一部分

贝尔实验室:毫米波技术突破只是5G研发的一部分

作者: 时间:2016-06-21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在第一届全球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宣布其在高速无线传输及毫米波频谱使用方面实现突破,他们通过在毫米波波段上使用大规模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实现了显着的容量改善及相关效率的提升。诺基亚通信中国和上海贝尔联合管理团队执行副总裁、技术与创新负责人桂洛宁认为,未来有六项关键技术,而将在这些关键技术上开展创新性研究,从而为用户创造巨大的价值。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6/292907.htm

  在关键技术上加强创新

  据介绍,通过峰值传输速率超过50Gbps的原型机,中国在28GHz毫米波频段上成功实现了高达100bps/Hz的频谱效率,其传输速率可以让用户在8秒内完成多部高清电影的下载。这一技术成果为网络运营商实现触觉互联网、超低时延高清虚拟现实(HD-VR)等未来应用的业务创新提供了基础。

  据桂洛宁介绍,在这项毫米波解决方案中,诺基亚贝尔实验室中国采用了创新的低时延空中接口,确保在毫米波频带能够实现高效无线传输,提升终端用户体验;通过大规模MIMO和波束追踪在内的创新物理层技术,保证了超大的系统容量及频谱效率。超高速率传输以及毫米波频谱的高效能,可以让运营商的高速移动业务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在无线回传等领域的应用,实现5G网络部署的更大灵活性。

  除了毫米波技术,桂洛宁表示,在5G其他关键技术上贝尔实验室也在加强创新。如目前业界最关心的新空口技术,为了实现对未来万物互联需求的兼容,5G空口的帧结构、波形都要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并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编程化。桂洛宁告诉记者,目前贝尔实验室正在研究新的灵活的帧结构,无论场景是大带宽、超密联接、低时延还是低耗功,都有可以相适应的灵活的帧结构。在新波形上,贝尔实验室已经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从3.75KHz到120KHz根据业务和用户类型定义空口的最小接入单元。

  他认为,在网络延迟上,新的空口能够支持从0.125毫秒到4毫秒;在网络宽带上,能够从20M上升到1G。新的网络架构、新空口、大规模天线阵列等技术,LTE+5G低频以及WiFi技术形成多种接入,根据软件来调整不同业务类型的接入。

  物联网是发展中新兴未知领域

  贝尔实验室咨询部门的模型显示,到2020年,WiFi可以满足全球预计67%的消费需求,还有14%的需求则会随着当前3G、LTE、小型基站的普及和5G等新技术的出现而得到满足,剩下19%的需求则无法得到满足。因此,网络运营商需要加速发展NFV、SDN等5G和云技术,并采用新的商业模式,以解决需求缺口问题。

  桂洛宁认为,物联网(IoT)是网络发展中的新兴未知领域。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设备的数量预计将由2014年的16亿个增长至2020年的200亿到460亿个之间。其中,蜂窝物联网设备将在2020年达到16亿到46亿个之间。尽管物联网设备的应用规模很大,但视频传感器和摄像机设备在其中并没有太高比例,因此2020年物联网产生的蜂窝流量在移动数据流量总量中的占比仅为2%。

  不过,从近期得到的数据来看,物联网流量中所产生的信令流量将大大高于数据流量。例如,一台典型的物联网设备消耗1MB流量需要进行2500次数据处理或连接,而同样的流量经由一次移动视频连接即能够被消耗殆尽。



关键词:贝尔实验室5G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