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网络与存储>业界动态> 传武汉新芯合体紫光,加速中国存储器产业发展

传武汉新芯合体紫光,加速中国存储器产业发展

作者: 时间:2016-07-05 来源:集微网 收藏

  外媒传武汉将与集团携手合作,不只获得飞索半导体(Spansion)在3D NAND Flash的技术授权,更有望获得美光(Micron)的支持。中国存储器芯片有望复制面板产业的成功,在技术更新交替的阶段,弯道超车赶上国际一线厂商。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7/293568.htm

  3月28日,武汉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启动了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光谷”存储器基地,该基地预计2018年将实现3D NAND存储器的首次量产,并于2020年形成月产能30万片的生产规模,其中20万片3D NAND Flash和10万片DRAM,2030年预计达到每月产能100万片。

  此前武汉执行副总裁、商务长陈少民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选择3D NAND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弯道超车的机遇。半导体产业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存储,目前全球存储器市场超过800亿美元,而且最大的存储市场就在中国。在存储产业发生剧烈变化的今天,技术迭代,共同起点的同时,选择3D NAND正是这样的考量。

  陈少民指出,对武汉新芯来说,虽然在工艺开发,芯片设计,模组的设计与生产,以及渠道、产业链的布局等方面没有优势,但是发展中国的大存储产业,一定要把整个产业链乃至生态体系建立好,建立完善。在全球最大的存储器市场,中国有实力、有机会也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2015年11月5日,我国A股市场迎来有史以来第二大定向增发。集团旗下的同方国芯发布公告称,拟向实际控制人清华控股下属公司等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800亿元,投入集成电路业务。赵伟国公开表示,芯片工厂目前正在规划中,相关细节目前需要保密。但他特别强调:“这个工厂意味着集团正在进入主流存储芯片领域。”

  半导体行业专家老杳认为,武汉新芯在存储器领域的快速启动,更多源于政府意志。与武汉新芯大张旗鼓推进存储器产业不同,紫光虽然很早就引入华亚科前董事长高启全,对外宣布入股存储器封测厂力成,通过同方国芯增发800亿人民币为存储器准备资金,两家合体有助于大陆存储器产业的快速崛起。

  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表示,从今年开始,紫光集团要投资300亿美元,主攻存储器芯片制造,这将会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储存项目。他指出,大数据的发展,需要海量储存,中国大陆在相关领域是空白的,最后让市场来决定谁会成功。

  赵伟国形容,若大数据比拟是一座金矿,那么紫光就是提供挖金矿的工具、并对挖出来的金矿提供提炼加工的公司,让从事大数据产业的伙伴可以成功发财。

  以武汉新芯的技术和生产,若搭上紫光的资本投资和市场布局,再加上第三方的技术支持,中国有机会在存储器市场大干一场,在技术交替更新的阶段,弯道超车赶上国际一线厂商。



关键词:新芯紫光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