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医疗电子>业界动态> 解读:生物3D打印器官还有多远?

解读:生物3D打印器官还有多远?

作者: 时间:2016-08-01 来源:第一财经报 收藏
编者按:通过生物3D打印技术,人们已经“制造”出皮肤、骨头、血管、膀胱等人体组织或简单器官,那么,我们离器官打印和应用还有多远?

  生物还能做什么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8/294804.htm

  除了打印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生物还可以做些什么?袁玉宇给出的答案是“医学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基于患者病患部位的影像数据,经三维重建和设计后,利用3D打印机制造出病变部位的实物模型。

  袁玉宇认为,医学3D打印模型将在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医生可以根据打印的疾病模型,更好的评估病变部位与毗邻组织的解剖结构,设计手术入路。同时,还可以在模型上进行手术模拟,不仅提高手术的精准度,还可使手术时间大为缩短,有效减少出血量,从而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总体住院费用。其次,直观的模型可以让患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手术方案,使医患之间的交流更顺畅,加强彼此之间的理解。

  此外,还有助于医疗教学及手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如今,用于医学院校教学的尸体要么短缺、要么处理或储存费用相当昂贵。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等比例人体模型,可以克服传统尸体模型带来的一系列不足。同时,不同材料可以打印出不同密度的人体各个部位,对于医疗培训和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十分有益。”

  不过,说起来简单,要实现模型的“精准”并非易事。打印出来的模型要想为复杂、疑难手术提供解决方案,那么前提就是模型与患者的真实情况是一致的。如何做到?袁玉宇说,这有赖于设计软件以及医院提供的影像数据。

  “我们现在用的重构设计软件是经过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认证的,它有一套严格的数据标准,每一个想要打印模型的临床案例我们都会要求对方按规定提供高精度的数据,否则公司会拒绝。举个例子,用于二维面上观察的普通核磁共振只需扫描几张图像,而我们的3D打印重建则需使用几百张的影像图片,从而保证了原始数据的完整性。”

  而且,使用的也是特殊的3D打印机。这是因为打印出来的模型中每个组织的材质必须和人体接近,从而使得医生进行预手术时,处理起来的感觉与真正手术相接近。

  目前此项服务已经完成了近500个临床案例,反馈良好。同时,由于成本并不高,美国和日本也都在大力推进3D打印模型在医学中的应用。

  据了解,日本中央社会医疗保险协议于2016年1月20日批准将3D打印脏器模型辅助手术的医疗手段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美国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年度报告》也于今年2月份明确提出关注增材制造和3D打印技术。与此同时,美国FDA相关法规已经允许3D打印模型和3D打印手术导板用于临床。

  “此外,生物3D打印也将对药物开发产生深远影响。药物研究大多需要各种级别的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而未来以3D打印的模式器官来代替试验,不仅有利于缩短临床药物研发周期,节省上亿美元研发费用,还将避免潜在的人体试验损害”,袁玉宇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3D打印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