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业界动态> 魅族也要做电视?智能电视市场为何如此吃香?

魅族也要做电视?智能电视市场为何如此吃香?

作者: 时间:2016-10-26 来源:智能家居网 收藏
编者按:看似一片蓝海的智能电视市场其实早就杀得面红耳赤,本来智能电视的使用场景局限性就比较大,而且智能手机与平板都在为“用户入口”全面开炮,智能电视能在用户身上争夺注意力的时间也变的极其有限。

  阿里通过进军操作系统,能够把它庞大的视频资源整合起来发挥最大的势能,比如优酷土豆、华数、CIBN、阿里体育、阿里游戏等等。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10/311877.htm


魅族也要做电视?智能电视市场为何如此吃香?


  同样的乐视也通过视频这个入口也扎入了市场,并借此四面开花,打造庞大的生态帝国。乐视生态的枢纽是凭借EUI系统串联所有终端,用性价比极出众的硬件产品吸引用户,并绑定用户,培养付费习惯,促进内容消费。

  电视毕竟是硬件产品,除了内容方面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之外,硬件上也得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持续创新。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显得挝耳挠腮。

  贴热点,也就是顺应潮流的创新方式百玩不腻。今年大热的潮流技术,AI+VR+AR全都出现身上。像暴风的VR电视、创维的AR电视、长虹的人工智能电视纷纷成功跻身行业热点。还有各种从形态上创新的,如酷开的合体电视,小米的分体电视等等。跟随潮流的创新方式势必对引起消费者和资本的注意。但是要想真正获得青睐,必须得带来实际体验上的改变。当然,也要相信优秀的技术,势必要经历bate版的过程。


魅族也要做电视?智能电视市场为何如此吃香?


 互联网企业做电视刺痛了谁,又成就了谁?

  互联网公司、运营商、代工厂,就连手机厂商也都虎视眈眈的盯着电视行业。原本暴利的电视行业变得非常不好挣钱了。一些悄然的变化正刺痛着传统电视厂商。

  传统厂商要承担的东西太多,从产品研发到下游供应链渠道管理,需要耗费大量成本的地方,恰恰是互联网公司做电视避重就轻的之处。而且互联网企业赚钱的途径绝对不是光凭这硬件的毛利,更多的在内容、ip、流量上,可能一台电视上的广告费用都比硬件要赚得多。

  可以说去年是传统电视厂商纷纷采取变革行动的一年,而今年就是这些变革卓有成效的一年。互联网的侵入,传统企业的变革,让行业论调不再是一边倒的局面。首先被搬上案板的就是硬件与内容之争。认为内容更重要的互联网企业,觉得内容可以反哺硬件,并套牢消费者;认为硬件更重要的传统企业,觉得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本质上离不开硬件的支撑。

  每一次这样的相互炮轰都带来了行业内的百花齐放。一方面乐视、微鲸之类将内容生态演绎得精彩绝伦,视频技术和IP运用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另一方面,创维、TCL等将显示技术、产品设计更为快速的更迭,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视觉效果。

  由此,电视厂商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平台竞争。也就是圈地战开始打响,有内容有牌照变得极为重要。“硬件+软件+平台+内容”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效仿。TCL调整业务架构,与乐视牵手;海信也联手多家视频公司;创维与爱奇艺腾讯前后都有合作;阿里巴巴抱着优酷更是占了巨大的优势。游戏、广告的合作也都纷纷在寻找合作伙伴,圈地运动沸沸扬扬。

  营销概念竞争。产品之间的差异要怎么体现出来?真的能在硬件上做出各种不同的花样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很多新晋厂商可能上游供应链和组装都是同一家。所以制造差异化的手段就落在了概念营销身上。像贴合热点的VR、AR、AI电视,实际上都还只是Bate1.0阶段。或者强行的制造一种概念进行推广,比如分体电视。创新的匮乏让行业手忙脚乱的打出人工置顶,而真正的创新还在远道而来的技术变革当中。

  总结:一贯的小而美不知道能不能出现在它的FlymeforTV和“电视”中。互联网给电视厂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时,似乎也把产品带跑偏了,极致的专注于产品的企业迫于生存,不断向市场妥协。商业的工具和手段是否能放缓一下脚步,给产品和作品一点点空间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魅族智能电视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