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业界动态> 金融时报:中国为成为科技强国在众多领域全面出击

金融时报:中国为成为科技强国在众多领域全面出击

作者: 时间:2017-03-21 来源:凤凰科技 收藏

  英国《金融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指出,得益于政府全力支持的一些科技项目,中国正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全面出击,试图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的领导者。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703/345502.htm

  图1、中国的科技强国之梦

  与此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及“千人计划”的吸引下,大批海外高科技人才来到中国,为其实现科技强国之梦注入新的动力。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蒂姆·贝尔纳斯(Tim Byrnes)似乎不应该是中国努力成为世界高科技强国道路上的象征,因为他是一位澳大利亚人。但是,这位39岁的量子物理学家最终接受上海纽约大学研究岗位的决定,充分说明中国在颠覆世界秩序上所取得的巨大进展。

  “中国制造2025”战略

  贝尔纳斯目前正参与开发多项新技术,他希望这些新技术最终能成为量子计算机行业的“圣杯”。根据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它将努力创建强大的科技实力,同时大幅调整产业政策。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国在研发和收购海外资产方面投入巨资,同时还在从全球招募一万名精英人才,而贝尔纳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中国,担任上海纽约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的。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ealogic的数据,仅在过去两年,中国在科技行业兼并和收购上的投入就超过1100亿美元,这也引发了国外政府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例如,今年1月份,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在国会发言时称,“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激进战略”。

  图2、上海纽约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蒂姆·贝尔纳斯

  得益于中国政府支持的科学与科技项目,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全面出击,试图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的领导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提出了一系列目标,称科学与技术是“经济主战场”。

  如果“中国制造2025”战略获得成功,将标志着中国从模仿者向创新者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科技行业的三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就是这种转型的典型例证,这三家公司分别以谷歌、eBay和Facebook为模板创建,但目标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全国冠军”,而这种目标就表明中国在转型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加强科技行业竞争力

  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科技行业的竞争力,并将其视作重要性堪比经济实力和主权的“三大支柱”之一。除此之外,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科技力量的举动,还与提倡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他们对依赖国外技术的担忧进一步加剧有关。

  图3、郑州东站的“机器人警察”

  “中国制造2025”是在两年前提出的,旨在加快实现中国的科技目标,希望帮助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科技时代转变——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战略意义重大。它提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人技术,实现工业生产的大规模自动化,到2025年将中国自主生产零部件的比重从今天的零到30%提升至70%。

  中国科技企业近年来的扩张也引发了争议。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许多国家的监管部门叫停了多桩涉及中资企业收购的交易,特别是美国对外投资委员会。这其中就包括取消中国财团30亿美元收购飞利浦美国照明设备业务的交易;在欧洲,中国投资者以6.7亿欧元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厂商Aixtron的交易也因政治原因而搁浅。

  大多数专家预测,将来中资企业收购海外科技资产的努力,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美国及其他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或分公司,这种问题带来的挑战会越来越小。

  图4、腾讯在深圳的新总部

  如果说半导体是中国在重塑科技行业方面最大胆的举措的话,这个国家的影响力还可以在其他私营部门感受到。、阿里巴巴和腾讯正联手政府推进一些科技项目。这三家公司都在境外上市,市值总计达到6000亿美元左右。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去年宣布,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将建立19个国家级数据实验室,大部分集中在高校。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业务部门正在参与两个实验室的建设:第一个是支持在线数据挖掘和云计算处理,第二个旨在开发大数据软件平台。

  图5、北京科技园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助理教授米切尔·拉什卡(Michael Raska)说:“中国一直在努力进入全球商业与科学网络,推动科技转型、对外研发投资以及对海外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培训。这种努力背后的战略已成为‘自主创新’的概念:发现、消化、吸收和改造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外国技术。”

  律师事务所Pinsent Masons香港合伙人保罗·哈斯维尔(Paul Haswell)说,将贝尔纳斯这样的外国专家吸引到中国,“与他们在足球领域的动作并无不同之处——购买外国球星,让他们向本土球员传授球技。”

  中国政府曾在10年前提出了一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正是在这一计划的吸引下,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赴美留学的张良杰带着40项发明专利回国,成为深圳企业软件开发商金蝶集团的首席科学家。

  除此之外,中国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吸引海外人才,特别是深圳和杭州这样的科技中心。一些中国企业还直接从外企挖角——这种做法虽然在西方很普遍,但在中国却不常见。去年晚些时候,百度挖来微软前高管陆奇负责公司人工智能项目。正如一位分析师所说,“如果你不能收购某家公司,但可以买来他们的头头。”

  图6、科技集团在重庆的全自动生产线

  全球创新中心开始东移

  当然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扩张过程中也存在其他一些困难,比如专利纠纷和侵权诉讼。一位业务覆盖中美两国的律师说:“知识产权、产品责任和行业间谍,这些都被用作竞争武器。”

  一位律师说,作为全世界拥有专利最多的公司,华为也像中国另一家电信设备公司中天通讯以及众多互联网巨头一样“疯狂购买专利许可。中国任何一家公司,只要手里有现金,就会购买专利。”随着并购活动、补贴和全球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中国可能会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当然,其他一些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网络情报机构Flashpoint高级分析师约翰·科斯特洛(John Costello)上周在美国国会发言时表示:“美国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诞生地,也是民用和军用信息革命的诞生地。中国作为量子和相关新兴技术领导者的崛起,预示着技术创新的中心开始东移。”



关键词:京东方百度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