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EDA/PCB>业界动态> 盘点2018半导体产业城市“风云榜”

盘点2018半导体产业城市“风云榜”

作者: 时间:2018-12-26 来源:与非网 收藏
编者按:芯片被称之为“工业粮食”,“中兴事件”揭露出芯片短缺的可怕,我国自主研发替代芯片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中国半导体产业通过大规模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产业的重点建设,也许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出现世界一流半导体设备企业,但边际上的成长和进步正在不断出现,应用场景的拓展,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发展。

  西安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812/396036.htm

  西安对于产业的扶持力度也是极大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一局副局长马宁表示,“到2025年,西安高新区要围绕‘五大引领’,实施八个百亿级强基工程,打造八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两个万亿级目标。”产业是八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的一个。

盘点2018半导体产业城市“风云榜”


  三星电子在西安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2012年,西安高新区已成功引进三星电子一期项目,总投资达100亿美元,占地面积共34.5万平方米。而在今年3月末,三星半导体二期项目在西安市正式动工,二期项目投资额70亿美元,主要将量产V-NAND,计划2019年产线竣工。

  不只是三星,近年来美光、华为、中兴以及阿里、京东等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在西安投资。仅2017年,包括三星二期在内的,吉利、华润、华侨城、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等36家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西安,签约引进项目847个,投资规模达2.35万亿元,达到历年最高。西安这片投资沃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显现。

  目前,西安已形成从原材料和设备的研发生产,到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不仅如此,这对于陕西省半导体产业的上下游集聚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南京

  2016年,南京市政府经发委相关负责人提出,到2020年,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达500亿元,年均增幅60%以上。同年,江北新区被正式列为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地。

盘点2018半导体产业城市“风云榜”


  2016年7月,全球最大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的工厂落户新区,为南京致力打造“芯片之城”奠定了基础,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美元,2018年正式投产后,年销售有望达20亿美元以上。

  2017年2月,总投资300亿元美元的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和总投资300亿元人民币的紫光IC国际城项目正式宣布开工。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由紫光集团投资建设,主要产品为3D-NAND FLASH、DRAM等,占地面积约1500亩。

  2018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暨IC中国峰会选择在南京召开,足见各方面对南京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认可。

  无锡

  无锡作为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享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黄埔军校”的盛誉。无锡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实力强于同省排名靠前的苏州,在行业内的曝光率也高于苏州。“十三五”期间无锡针对集成电路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2017年初无锡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着力强化政策引导,致力于打造“东方硅谷”。

盘点2018半导体产业城市“风云榜”


  2017年,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到892亿元,同比增长11%。目前无锡已有各类集成电路企业200余家,产业涉及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配套设备与材料等多个领域,不仅已形成IC 产业集群、拥有近5万名从业人员,还集聚了一批半导体设备工程、特殊气体等方面的配套企业。

  目前,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共有2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名。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无锡集成电路三业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2.39%,占全省总量的50.83%。其中设计业占全国总量的4.8%,全省总量的51.1%;晶圆制造占全国总量的14.46%,全省总量的85.14%;封测业占全国总量的19.14%,占全省总量的41.19%。

  苏州

  苏州市同样属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之一,曾引进过英飞凌、飞兆半导体、AMD、瑞萨等一系列国际大厂,2002年至2008年期间苏州集成电路几乎每年以超过30%的增速发展,基本形成以“IC设计—晶圆制造—IC封装测试”为核心,设备、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盘点2018半导体产业城市“风云榜”


  不过,在经历了发展黄金期后,近年来苏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及无锡、南京等城市,但总体而言仍属国内集成电路重要城市之一,2016年苏州位列全国集成电路产值前十大城市之一。

  芯片被称之为“工业粮食”,“中兴事件”揭露出芯片短缺的可怕,我国自主研发替代芯片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中国半导体产业通过大规模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产业的重点建设,也许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出现世界一流半导体设备企业,但边际上的成长和进步正在不断出现,应用场景的拓展,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发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存储芯片半导体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