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汽车电子>编辑观点> SU7带火的新能源车测试 真的能分得出优劣么?

SU7带火的新能源车测试 真的能分得出优劣么?

作者: 时间:2024-04-03 来源: 收藏

周末小米汽车的发布,忽然间让几个汽车媒体的各种数据成为网络热点,其实类似的似乎很早就有,只是这波泼天的流量反而将这些数据无限放大到了公众面前。从实际应用角度,这些测试能部分代表车辆的真实性能,只是这种测试的数据却并不一定能分得出车辆整体表现的优劣。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2404/457164.htm

测试的目的本是对部分理论参数进行实际的验证,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测试反而变成了拉一踩一的直观手段,笔者旁观这种性能实景测试大抵是从PC处理器当时的性能对比开始,慢慢从一种性能测试逐渐演变成对比测试,只不过当时的情况比较特别,基本上测试就是两家类似产品直接的对比,甚至为了彰显测试的公平性,几乎所有的配套硬件和软件都是公开且尽可能一致的,这样的环节似乎更有说服力。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更有意思的条件,价格,因为根据当时两个品牌产品的对比中性能和价格的差异并不是成比例的。

其实作为电子行业媒体,我们自己也在十多年前评估过进行嵌入式产品评测的可能,不过最后让我们放弃的原因就是嵌入式产品的指标和参数差异巨大,几乎很难找到两款完全直接具有竞争关系的产品,比如同样两款MCU,可能因为管脚不同、内存大小不同、片内集成功能单元不同,造成结果没有实际应用的参考性。甚至即使完全一样的两颗芯片,也可能由于价格差异反而使得性能高的产品实际销量远不如性能表现弱一些的产品。与之类似的,很多消费端的电子产品同样有类似的情况,这也就是之前各种智能手机测试中没事跑个分的尴尬所在,跑分强也只能代表处理器对跑分软件适配性更好,但并不代表对所有应用的处理能力都足够优秀。值得思考的一点是,有些手机因为操作系统对跑分软件的适配程度差异巨大,因此跑分表现与实际执行APP时的性能表现差异也许非常大。而更有意思的则是,跑分只是单项性能,整机产品比拼的关键却是水桶性能,这种单纯跑分和实际应用的感受差异也许才是市场口碑积累的关键。

至于这次沸沸扬扬的汽车续航测试和麋鹿测试等数据,其实在某些条件变化有差异的情况下,很难去完全保证其普适性。比如很多人诟病的轮毂、全程直播中间歇消失、让很多老司机惊诧的3.5高胎压等,都是潜在影响驾驶体验和续航数据的因素。当然,实际道路的续航测试数据,远比厂商提供的数据在消费者选购之时更值得参考,因为没有人能身处各种隐藏在灰暗中的小字环境里进行现实操作,更很难完美复刻工信部的标准工况。续航焦虑作为选购时最大的执念,这两年随着电池容量的提升和快速补能技术的成熟,在大部分中国区域内已经弱化了很多。更何况的实际应用中,真的会有那么多要连续三四百公里不间断的续航需求以及高速行驶机会么?

不过还是要承认一点,这样的极限续航测试能坚定一些有续航焦虑的用户选择的原因,毕竟几款算是“国产”的参测车辆基本都能保证400km的高速续航,如果按照汽车特别是新能源车的应用场景比例分析,可能足够覆盖99.9%的出行需求了。我想这也许是这次泼天流量贡献给整个中国电车产业的最重要价值了吧。

除了这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先正视自己的购车需求和用车场景,极少有人购车时会需要考虑到今年春节湖北河南高速上的长夜漫漫,绝大部分人也不会因为国庆春节假期时速不到40的高速回家路就把续航焦虑凌驾到省钱和更好驾驶体验上。但是对于那些算是小概率出现的路况需求,有时候的确还需要认真对待一下,比如身在东北是不是要看看那只有30%出头的续航折扣以及速度不到平时一半的补能效率,亦或喜欢挑战山区和颠簸路况的驴友们是否会买一款主打运动风格的电动车,这些也许才是很多消费者不能忽略的选车参考。否则,以现在电动车出4S店即贬值三成以上的二手市场行情,换车可不是换手机那样轻松愉快不伤筋骨。



关键词:SU7新能源车测试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