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智能计算>市场分析> 2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海人工智能进入集中爆发期

2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海人工智能进入集中爆发期

作者: 时间:2024-05-08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收藏

5 月 6 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参加 2024 上海民生访谈栏目时表示,人工智能是上海坚定不移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当前人工智能正进入集中爆发期。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2405/458442.htm

去年 11 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了推动创新发展「11 条举措」,从算力、语料、模型、测试等方面,作了全面布局。

事实上,在浪潮驱动下,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成为各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赛道之一。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此前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公告显示,截止 2024 年 3 月,已有 117 家「」成功备案。其中北上广大模型共计 94 个,北京地区占据 51 个,上海有 24 个,广东 19 个。

目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商汤「商量」等 24 款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居全国第二,形成了「1+4」的通用大模型格局(1 款开源、2 款商用、2 款在研),体现了在行业内的深化应用。今年通用大模型正在逐步收敛,一大批聚焦制造、金融、政务等垂类模型,正加快孕育。

例如,在工业领域,聚焦上海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汽车、生命健康、航天航空、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垂类模型赋能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缺陷检测、运营管理等核心环节,提升工业感知、认知和决策等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走向「自适应、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化新阶段。

在开源大模型方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打造了首个面向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的全链条开源体系,已开源「书生·浦语 2.0」,贯穿了数据、预训练、微调、部署和评测 5 大环节,给予企业和开发者免费商用授权。

在基础模型方面,商汤在今年 4 月发布了全新升级的日日新 5.0 大模型,以及国内首款金融大模型检索问答一体机,拥有 6000 亿个参数,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能力进一步夯实,也加速迈进了 To b 的应用场景。同时,上海还有 MiniMax、阶跃等创新企业,今年 3 月也发布了新的大模型产品。

在垂类模型方面,24 个通过国家备案的大模型中,基于上海在生活互联网领域的优势,一大批企业聚焦网络视听、出行服务、游戏动漫等方向,开展垂类模型应用。比如:为用户提供智能视频创作、定制旅游行程、网文写作助手等功能。

整体上,中国的大模型发展十分火热。据报道,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 2023 年 5 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研发的大模型数量排名全球第二。

2023 年,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2023-2025 年)》,其内容涵盖实施大模型创新扶持计划、实施大模型示范应用推进计划等 11 条措施。其中指出,上海鼓励浦东新区、徐汇区等建立大模型生态集聚区。

在上海徐汇区,2023 年 9 月底,中国国内首个大模型孵化和加速载体——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 (简称:模速空间) 揭牌,而后不到半年,就有近 60 家企业入驻。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石伯明此前表示,中国的优势是场景多、数据多,在这些方面,中国可以构筑自己的大模型生态优势。

就在今年 3 月底举办的 2024 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向海内外投资者发布了 10 个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这批细分赛道中就有大模型。

此前,上海市副市长陈杰曾表示,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开源开发的力度,探索大模型的新型开源和推广模式,以降低广大创新创业团队、中小企业等大模型训练的门槛,推出更多具有示范性、标志性的应用场景,来牵引大模型在金融、教育、医疗、制造等典型领域的垂直应用。

上海已明确,未来将加强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智能芯片关键技术和应用适配,打造更多元开放的智能计算生态。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安全准则、伦理规范,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大模型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