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设计应用> 重复采样模式,单次采样模式,自动模式与触发模式

重复采样模式,单次采样模式,自动模式与触发模式

作者: 时间:2011-11-30 来源:网络 收藏
模式与模式

过去,最常见的示波器运行模式是重复模式。这意味着一旦示波器触发并将数据显示给用户,它将立即开始搜索下一个触发事件。这就是示波器波形更新如此频繁的原因。

任何一款示波器要想进行触发并将数据显示给用户,都需要时间来重新准备触发。这个时间也称为“挂起时间”。在挂起时间内,示波器不能捕获任何波形。因此,挂起时间越短,错失的事件越少。例如,如果有一个毛刺信号恰巧在挂起时间内出现,那么它将不能在示波器的显示屏上显示。

如果这个毛刺信号是一个罕见事件,则用户可能认为波形中没有毛刺信号,而事实上它却是存在的。因此,示波器的挂起时间越短,错失波形中重要事件的几率就越低。

表述此概念的另一种方法是“更新速率”,即每秒钟的波形数量。例如,Agilent7000系列示波器具有100000波形/秒的更新速率。

模式用于查找单一触发,而不会继续采集更多波形。因此,当用户想要查找某个事件,检查导致该事件的原因和事件发生后所出现的问题时,便可使用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分析不重复并且每次操作都会发生变化的波形尤其重要。



如果没有发生触发事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屏幕上的波形将不会更新。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情况,因为用户可能不知道如何改变触发来获得屏幕上的波形。例如,如果探头滑落,示波器将可能停止触发。不过,如果屏幕不能更新,信号丢失将很不明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示波器拥有一个称为“自动(Auto)”触发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找到触发,示波器将自动触发以更新屏幕。通常,示波器上有一些指示器(例如前面板上的LED)来指示上一个触发是真实触发还是自动触发。这样,如果用户看到“自动(Auto)”指示器,他们就会知道所设置的触发没有发生。例如,如果用户设置的触发为毛刺信号,他们将会知道示波器没有检测出毛刺信号。

然而,当您回顾上一段的内容时就会发现,当自动触发发生时,它就意味着每次触发之后,示波器进行重新准备时具有挂起时间。为了完全避免这一时间,示波器应改为“触发(triggered)”模式。(这在某些示波器中称为“正常”模式)。在“触发(triggered)”模式中,除非发现触发事件,否则示波器将不会进行触发。因此,如果用户将设置为毛刺信号并且示波器一直没有进行触发,那么用户就可以确信毛刺信号没有发生(至少示波器能够检测出)。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