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设计应用> PAC模块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案例分析

PAC模块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案例分析

作者: 时间:2012-02-14 来源:网络 收藏
二、修理探讨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31178.htm

进行元件级修理,是一项细致而又慎密的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懈怠。

首先,应对所修模块电源有一个总体的理性认识,了解所检修的电路应用的IC型号、组成形式以及大致方框图。对重点怀疑的局部电路,应该根据实际印板电路将其核心电路绘出,尤其是对双面印制板电路,测绘电路一定要认真仔细,否则会对下一步分析故障带来麻烦。有条件的用户,也可将整个印制板上较大元件暂时拆除后,将印制板用扫描仪输入电脑,借助PHOTOSHOP图形编辑软件进行电路分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修理实践中,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PAC模块电源大都采用导热硅橡胶固封,在修理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导热硅橡胶实施剥离。鉴于胶体在模块中固定元件、导热、防止元件氧化和漏电的独特用途,因此,我们不必对全部电路所覆盖的肢体进行整体剥离,只要将所怀疑的局部电路上覆盖的胶体剥离即可,以尽量使修复后的模块保持原有的技术指标。导热硅橡胶分透明和非透明两种。在剥离非透明胶体时,由于看不到胶体所掩盖的元件,极易伤及片状元件表面。而任何轻微的表面划痕都将导致片状电容、电阻损坏,所以操作要十分仔细小心。笔者在修理几块PAC模块电源时,就发现因前修理者在剥离PAC模块电源导热硅橡胶时不慎将印板中的元件多处划掉划碎,而使那些模块真正成了一次性使用部件。

(2)PAC模块电源的核心元件IC型号有许多种,单端驱动的常见IC主要有:UC3842、UC3845、TEA2018、pPC1094,IC的封装形式常见为DIP型和LCC型。在单端驱动的PAC模块电源中,也有利用双端驱动芯片组成单端驱动形式作为电路配置的。驱动芯片IC各脚功能及极限参数大多可在有关技术资料中查阅到,在此不作赘述。修理时如遇到不熟识或擦去字标的IC时(在维修进口设备PAC模块电源时经常遇到),切勿畏难急躁,应冷静分析并配合先进的仪器检测手段,找出驱动芯片的电源脚、反馈脚、PWM输出脚、定时脚(频率设定脚)、基准电压脚、保护功能输人脚和状态转换脚等功能脚,并仔细核查、分析IC相关元件的工作情况,修理工作一般都能奏效。维修实践表明,PAC模块电源发生故障,IC损坏率很小,大多是外围元件或功率元件出问题。鉴于此,没有十分把握,轻易不要拆卸IC芯片,以免人为将故障扩大化。

(3)同一型号的IC用于不同厂家生产的PAC模块电源时,电路配置大都是不一样的。同类PAC模块电源出现相同故障现象而故障源可能大相径庭。例如:在用UC3845芯片装配的模块电源中,输入IC②脚的反馈信号可以取自IC电源供给①脚,也可通过光耦VD将高频开关变压器次级输出电压送入IC②脚。因此,在发生输出电压不稳定故障时,判断故障源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同理,IC过流检测③脚可以通过一电阻接到开关电源场效应管源极电流取样电阻上,实现模块电源单一功能的电流保护,又可利用“非”门运算放大器芯片设立一组采样放大电路,将IC③脚接入采样放大器的“或”门输出端,以实现过流、过压、超温升报警保护功能。所以,在实施对整个电路检测和故障分析以前,应注意各元件的分布、IC各关键引脚信号的走向,切实掌握电路的实际配置情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