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设计应用> PAC模块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案例分析

PAC模块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案例分析

作者: 时间:2012-02-14 来源:网络 收藏
[例2]故障现象BM-2078时而输出正常,时而无输出,时而有输出但不稳压。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31178.htm

分析与检修该富内系透明胶体封装,在将底部盒盖取下后,可直接观察电路内共有2块芯片。芯片顶部字标全部打磨掉。其中一块为DIP一出封装,另一块为8脚贴片封装。从电路配置情况看,DIP-16封装芯片肯定是PWM脉冲驱动IC,另一块IC可能为放大器,起各类反馈和保护信号放大等作用。利用模块有时可正常工作的有利时机,测试其正常工作时主控芯片各脚波形,发现芯片⑿脚为PWM调宽波输出脚,⑦脚为锯齿波形成脚,又称电容定时脚。正常工作时,实测频率约为120kHZ。守候至输出异常时,立即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⑿脚PWM输出波形和⑦脚走时锯齿波形,发现⑿脚PWM波形占空比无规律地发生大幅度变化的同时,⑦脚锯齿波的周期和幅值也相应发生变化。根据因果关系确认芯片的PWM驱动⑿脚输出不正常,是源于⑦脚产生的锯齿波就已失常。将⑦脚的片状电容C拆下,测量两端毫无漏电。考虑可能在拆焊过程中,由于格铁头加热效应而将故障掩盖,用电容表测其电容值约1089pF,干脆将1只普通小型1000pF电容焊人原C位置,加电后,PAC模块电源工作恢复正常。顺便提及一点,此例故障,如不借助于双踪示波器检测,排除起来是相当费时费力的。

[例3]故障现象北京积慧PAC模块电源由于一次电源48V异常升高,导致正常工作中的模块电源输入端2A熔丝烧断。之后用一支5A熔丝接入后加电,只听模块盒内“啪”一声响,熔丝再次烧断。

分析与检修将模块电源屏蔽铜盒拆开后,富内电路无导热硅橡胶填充,给检修带来很大方便。只见功率场效应管本身已炸裂,置换新件后,模块电源仍无法工作。细查模块内主控芯片UC3845电源脚电压值仅为2.5V,其它脚电压值都为零,在细致检查UC3845芯片外围元件无问题后,将UC3845换新后,模块电源工作正常。■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