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专题> 中国确认美政府对华窃密 微软谷歌等有配合

中国确认美政府对华窃密 微软谷歌等有配合

—— 大数据时代,泄密的往往是普通日常信息
作者: 时间:2014-06-20 来源:网络 收藏

  过去提到窃听,我们会想到巧妙隐藏针孔摄像头和安装在各种匪夷所思地点的窃听器,美国针对中国的窃听行径由来已久,在出口到中国的飞机上、中国使馆的墙壁里、飞过中国的卫星上、海底电缆上等都曾发现过美国的窃听和窃密设备,另外美国也会采取在使馆、外企和留学生当中安插和培养特工的方式,对中国进行“监控”。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48626.htm

  而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世界,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生活已经不需要这些,因为仅仅通过对这个人在网络世界留下的各种印记,就可以数据还原出这个人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著名美剧《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它展示了一个类似于 “棱镜”的项目,足以让所有人惶恐不安。一个天才设计出一部机器,它能够收集在美国国土上活动的几乎所有人的信息,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后,机器能找出对美国国家安全有威胁的人,甚至能发现生命受到威胁或者对别人生命构成威胁的人。

  过去我们常常把数据和信息划分成不同的安全级别,安全级别越高防护措施越好。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泄密的往往不是那些关键性的保密数据,而是一些普通的日常性信息。比如,一个普通人一个月内的信用卡账单信息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如果是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人几年的消费数据就可以分析出很有价值的信息,甚至能得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诸多核心指标。

  “可以说,‘棱镜门’事件把中国信息安全带到了一个更宏观层面,因为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过去那种只是对一个小的系统或者设备做风险评估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形势,而是要对整个行业做综合的整体评估。因为局部的风险一旦累加起来,尤其在大数据时代,通过零散信息可能会拼接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宁家骏说。

  报告中也提到,美国国家安全局拥有一种名为“无边界情报员”系统,这套系统以30天为周期,可以从全球网络系统中接收到970亿条信息,再通过比对信用卡或通讯记录等方式,能几近真实地还原个人的实时状况。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不仅使得人们现实行为大量地被虚拟成为数据,且强大的运算能力为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提供了过去无法想象的可能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遍布网络上的那些普通信息一旦达到一定数量级或者一些看似不相关的数据一旦被整合起来,在大数据手段的综合分析与深度挖掘下,就可能会泄露出关系到国家的重要信息,这无疑是一个全新而严峻的挑战。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操作系统Linux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