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安全与国防>设计应用> 我国轨道交通的视频监控发展与应用解析

我国轨道交通的视频监控发展与应用解析

作者: 时间:2010-02-05 来源:网络 收藏

存储方式对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DVR(硬盘录像机)存储和SAN存储两种方式,在应用领域,其市场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到,DVR分布式存储在小规模监控应用方面有优势,SAN磁盘阵列的存储方式则因为具备更好的存储可靠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以及图像数据的综合应用能力,长期维护成本低,支持集中部署和分布式部署,更符合规模应用的需求。

采用SAN阵列有两种应用:(1)传统的应用可以采用流媒体服务器+IPSAN;(2)IPSAN的直接存储。通过支持前端编码器通过iSCSI流直接存储模式,简化了中间的NVR/流媒体服务器的环节,避免了NVR/流媒体服务器带来的瓶颈问题——不管是流媒体服务器还是NVR故障不影响正常的图像存储,同时满足紧急情况的需求,可以达到精确到秒级回放,甚至最短可以回看1分钟前的图像。而且当轨道交通系统的规模变得很大时,IPSAN在如何部署、管理这些存储设,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存储空间,如何对这些海量的视频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等问题上,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得到用户的接受。

上海的部分线路建设、沈阳的1、2号线建设还沿用了DVR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但是由于DVR的先天不足满足不了轨道交通行业的需要,在今年北京招标的5条地铁线路、苏州、成都、西安等项目中全部采用了IPSAN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IPSAN份额占到今年新建项目总的存储容量的90%以上。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轨道交通视频监控发展殊途同归

虽然目前轨道交通的视频监控存在多种模式的混合,但是在新兴线路的建设中,不管是在北京、上海等已有轨道监控规模应用的城市,还是在杭州、苏州等新兴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越来越多业主、专家认同全IP监控,并认识到全IP监控不仅给他们带来初期规划、建设的简约而不简单,而且给后期的维护、管理带来易用、易管理的方便,同时带来良好的可扩展性——如进行视频智能分析业务应用等业务的延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