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医疗电子>设计应用> 彩超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

彩超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

作者: 时间:2009-04-24 来源:网络 收藏

  “在美国,血管病是引起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ADI亚太区医疗事业资深业务经理周文胜告诉EEWORLD。这话并非危言耸听,尤其是紧急情况下,准确使用超声确定创伤的位置关乎生命的存亡。

  然而,与其他医疗电子设备相比,超声诊断并不是最近兴起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工业用探伤超声仪器就已经开始应用于人体超声诊断研究,由此,中国超声的发展经历了由A超到M超、B超再到彩超的完整升级过程。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彩超开始走入我们的视野。

  20年过去了,占超声诊断设备市场15%出货量的彩超似乎与其年龄并不“相称”,但其销售额却占总体的70%以上。其中,跨国公司在彩超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有近90%的市场份额。更多的本土企业如要进入彩超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性能PK“可装进口袋”

  不容否认,从某些角度而言,中国制造商都是从低端产品起家。但是对于超声波设备和监护仪等应用,中国制造商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并正同时获得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被开发出来:便携性推动超声系统向更小的尺寸演进,以满足用户对“可装进口袋”的复杂超声工具的需求,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不太稳定或不可靠的地方,如偏远村庄诊所、紧急医疗服务、动物养殖场、桥梁和大型机械设备检修车间等,便携设备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与此同时,高性能需求使得超声设备需要包含最高数量的通道数、特性和选项,从而使医生能更好地进行诊断,由此对系统设计师和系统内的元器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便携相比,功耗在这里不是一个关键推动因素,”周文胜说。因为这些系统往往用于病人的床边、手术室、或护士分诊台,但性能变得非常关键,因为这些系统是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

  然而,据周文胜介绍,目前真正自主研发彩超的本土厂商并不多。也正是为了帮助这样的企业快速成长,降低系统设计的复杂性,专门针对中端、高端手推式超声系统的八通道超声接收器诞生了。该系列芯片在单个芯片中集成了CW多普勒信号处理的增益、滤波、数据转换和解调功能。

  “CW多普勒不同于其它医学超声技术,”ADI医疗保健部门总监Patrick O’Doherty表示,“CW多普勒通过测量多普勒频移(检测的超声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变化)来确定血管、静脉和动脉中的血流方向和速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