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设计应用> 3G移动基站回传:MSTP将会向PTN演进

3G移动基站回传:MSTP将会向PTN演进

作者: 时间:2009-01-10 来源:网络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61318.htm
基站回传的需求定位与技术选择

随着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宽带多业务传送、端到端的带宽提供等新模式不断出现,传统的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IP技术和以太网技术都不能适应下一代网络对传送和承载的全方位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高效率、更加灵活的面向分组的传送网络形态,充当未来大容量信息传送与交换的基础平台角色,实现IP与光传送网的完美结合。

综合电路、分组和光域技术的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架构的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同时秉承光传输的电信网络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等。

面对基站回传的IP化承载和传送需求,有许多的候选技术可以使用,主要有IP/MPLS三层承载技术、新型以太网(增强以太网技术或电信级以太网)技术,还有就是新型的面向IP的分组化传送技术,如图所示。那么到底那种技术是最佳的基站回传解决方案呢?作者认为这最终还是要取决于“需求的本质是什么?”和“满足需求的必备技术功能是什么”这两个问题。

作者认为在分析基站回传的需求本质和定位何种技术时,首先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1)传送网的“IP化”其实质是“面向IP的高效传送”,而并非是纯粹意义上的具有三层IP路由和交换功能的“IP化”或“路由器化”,因此严格来说传输网络并不存在IP化问题,与其说“IP化传送”,不如说“面向IP的传送”更加科学。

(2)逻辑上的承载和物理上的传送也是有本质区别的。例如在无线接入网分层结构中,承载的IP化意味着用IP包去封装信息,IP化基站指的是基站设备内部的承载层由ATM转变为IP,但无论是ATM还是IP承载都需要基站外部的传送网来解决其与基站控制器设备的连接需求。

(3)基站内部的(逻辑)承载需求是IP化的,而其外部与控制器的连通需求是管道性的透明传送,因此IP化RAN的基站回传需要的是从基站NodeB到基站控制器RNC的二层管道传送功能,而无需进行三层的IP路由和交换。如果非得使用路由器/交换机技术去实现基站回传业务的传送那就必然存在用三层设备实现二层功能将面临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缺陷;而且在大规模组网时,也会面临建设资金、投资回报等经济压力;因此使用IP/MPLS三层组网技术实现二层透明传送将得不偿失。

(4)从服务质量方面来说,基站回传对传送网的基本要求是“面向连接”和“电信级”,这一点是IPRAN传送与传统IP互联网和宽带接入网的最本质区别。面向连接意味着端到端业务管理和配置能力、运营网络的OAM以及保护能力,在管理方案全面运用电信网管理TMN思路,全面支持图像化端到端业务配置,操作简单。而传统以太网设备基本上都是无连接的、尽力而为的、运用命令行进行单站配置、操作复杂、效率低。基站业务的“电信级传送”对时延、抖动和丢包率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互联网业务的“宽带接入”是尽力而为的,因此它们在业务特性和网络功能方面存在着本质差异,直接导致“基站回传”与“互联网业务接入”在质量保证和网络性能方面水火不容,很难统一承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移动运营商都采用城域传送网来承载基站回传业务,而固网运营商都采用城域宽带IP网来提供互联网接入的原因。

(5)虽然可提供面向IP的高效传送有多种备选技术,但只有分组传送技术可以满足基站的回传传送需求。这一方面是因为分组传送网是面向连接的,符合电信级业务和电信级网络要求的传送网,而传统以太网和局部增强型以太网就不能称其为分组传送网。另一方面是由于PTN将无连接、转发行为不可知,弱控制或无控制的分组网改造成适合于传送的基于连接、可预知行为、可控制的网络,并集成了灵活性、可扩展性、统计复用等分组特性和网络端到端OAM和保护、面向连接、QoS、定时同步等传送特性。如图所示3所示,目前符合该思路的主要技术是基于以太网面向连接的包传输技术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运营商级以太网传输技术)与基于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签)面向连接的包传输技术T-MPLS/MPLS-TP(Transport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 Transport Profile,传送多协议标签)。

PTN支持丰富的运营级网络特性,可大幅度降低网络的CAPEX和OPEX,因此,对于基站回传的IP化传送需求,PTN技术将是不二选择。

向PTN升级引发的思考

随着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宽带多业务传送、端到端的带宽提供等新模式不断出现,传统的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IP技术和以太网技术都不能适应下一代网络对传送和承载的全方位需求,分组传送网(PTN)的诞生为解决分组业务的高效传送和电信级质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PTN通过综合IP、MPLS和光传输技术的优势、实现各技术的融合来达到网络扁平化的目的,其基本特征是提供点到点的L2隧道,可以广泛用于城域传送网和宽带接入网的二层汇聚网络,以及基站到RNC的基站回传段。

向PTN的平滑演进主要有两种方式,可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地区采用不同策略。

一种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引入PTN。首先在汇聚层采用PTN带接入层,然后逐步在接入层采用PTN替代MSTP。该方式适用于一定时期内仍以TDME1业务为主的地区,可以保护接入层大量的MSTP设备投资,并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

第二种方式是根据基站类型采用不同技术。在新建的IP化基站采用PTN技术实现接入和汇聚;现有基站则仍由MSTP提供接入和汇聚,部分有条件地区可通过更换板卡方式实现内嵌RPR的MSTP设备,并逐渐在汇聚层转入PTN承载,最终在接入层转入PTN,从而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

由于基站回传业务和宽带接入业务存在以下差异性:

业务模型的差异性。基站业务是需要全保证的业务,在没有任何集线比的情况下需要保证各点峰值速率;固网宽带业务则要支持很大的集线比,一般设置在1∶10左右。

流量需求的差异性。基站业务所需带宽较小,完全可预测,升级的速度缓慢;固网宽带业务所需带宽很大,特别是在发展了IPTV以后带宽需求量更大,一般是移动所需带宽的10倍以上,同时带宽增长的模式受业务需求和用户数两者综合影响,扩容需求频繁。

QoS的差异性。在只考虑基站业务的情况下,QoS可以最简单也最可靠性的方式,即通过规划来确保;而在叠加有集线比的普通宽带业务时,QoS的管理将较为复杂,容易形成隐患和增加成本。

所以,关于针对基站业务和固网宽带业务是否共用的建议如下:

3G的基站回传传送网络应该和2G无线网络的传输承载情况一样,采用完全独立的建网思路。建议分网建设基站业务回传网和宽带用户接入网,宽带用户网应采用增强型以太网进行建设,容量可以得到保证,建设成本较低。从长远来看,应采用PTN来建设基站回传网络,因为PTN在OAM、保护、时钟、管理等方面都针对移动Backhaul应用进行了较多的优化。而在PTN标准和产业链成熟前可继续采用MSTP承载2G/3G业务。分别建设基站业务网络和固网宽带业务网络,这样可以在城域网规模很小的时候避免顾及移动业务的稳定性而束缚固网业务高速发展的手脚。为了利用线路资源,可以采用固网和基站业务网共址但不共网的建设方式。

在PTN作为回传网络时,基站获取时钟主要有3种途径:TDM电路和网络、本地设置GPS时钟源和基于分组网络的时钟分配和时钟恢复算法。如果NodeB支持IP/PPPoverE1/T1仍然通过E1/T1/ChSTM-1接口上传输网,这时同步时钟仍然可从线路获取,在宏蜂窝站点推荐使用该方案。如果NodeB采用分路传输,同时具备E1/T1、FE或DSL接口,这时同步时钟仍然可从E1/T1线路获取,在室内覆盖站点推荐使用该方案。当NodeB只有FE接口时,可配置GPS接收机来提供时钟信号,推荐在大流量站点,并且IP路由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使用该方式。如果NodeB只有FE(或DSL)接口,而且不允许、不经济或者是不方便安装GPS接收机,比如homeNodeB、地下室NodeB,这时应遵循IEEE1588v2或同步以太网原理,在NodeB恢复时钟。

2G和3G网在移动运营商网络中将长期共存,而且从未来数据业务流量发展趋势出发,利用分组传送网建设面向3G的城域传送网符合业务需求与流量演进模式,它不但满足2G和3G需要的高质量TDM传送,还可以逐步平滑地向电信级以太网业务汇聚和传送演进,实现移动业务传送平台从支持语音电路业务为主到支持数据分组业务为主的网络转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3G移动基站MSTPPTN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