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苹果手表促ITO取代材料成长 利基市场待开启

苹果手表促ITO取代材料成长 利基市场待开启

作者: 时间:2014-08-18 来源:互联网 收藏
编者按: 苹果手表带动了ITO取代材料的话题一再喧嚣。但是,业界整体的积极布局,才会给ITO取代材料带来真正的市场价值。

  根据NPDDisplaySearch观察,随着传闻中AppleiWatch产品的日益临近,关于取代材料的话题亦再度火热,成为近日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以目前的触控市场格局而言,取代材料的需求尚不强烈,产业成长动能来源于相关业者的积极布局,惟未来相关利基市场开启之后,取代材料的相关投入方会彰显价值。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61831.htm

  NPDDisplaySearch表示,ITO取代材料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和透光性能──做为取代产品,ITO取代材料首先需要满足ITO自身的特性,即良好的与透光性能;做为触控感测线路,新材料的将直接影响到触控回应时间及触控侦测的灵敏度,通常情况而言,针对10寸及以上尺寸产品,触控感测线路的面阻值需维持150(Ω/sq)以下。而以目前主流的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而言,触控线路通常处于显示幕幕的上方,因而会要求新材料需保持良好的透光性能,以保障显示器的画面品质,通常情况下,应至少保证80~85%的透光率。

  ˙非稀有性──做为主流的透明导电体,ITO广泛的应用于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等相关领域。虽然金属铟为稀有金属,但以目前状况看稀土的供应暂时不会面临短缺问题。DisplaySearch指出,以刚刚过去的7月份为例,稀有金属铟的报价为4,970元人民币,与金属银的报价(4,295元人民币)相当。然而,目前全球稀土的供应主要来自于中国,虽然世贸组织裁定中国出口配额管制违规,但可以预期未来中国政府必然会会进一步加强对稀土资源开发的整合和管制。故而,虽然金属铟的稀有特性并非是推动新材料的真正要素,但非稀缺性资源的新材料依旧可以提升其未来产业化过程中原材料采集的便利性。

  ˙可挠性──随着79元人民币小米手环的推出以及众目以待的AppleiWatch产品即将问世,可穿戴设备市场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并被视为未来软性显示器件的重要应用市场。而由于ITO线路固有的脆性,在数次弯曲或较大幅度弯折后面阻值会急剧上升,从而致使触控功能失效。而新材料的可挠性将使得其未来在软性显示领域展现出独有的优势。

  ITO取代材料现状

  NPDDisplaySearch指出,以目前研究进展看,ITO新取代材料主要集中于五种技术,包含金属网格技术(MetalMesh)、奈米银线技术(SilverNanowire)、奈米碳管技术(CarbonNanotube),导电聚合物技术(PEDOT:PSS),以及做为理想目标的石墨烯技术(Graphene),其中金属网格技术、奈米银线技术及奈米碳管技术为目前最具量产性的技术,并且前二者皆有一线触控业者投资布局,甚至已量产出货。

  DisplaySearch研究总监谢忠利指出,对于目前产业最为关注的金属网格技术和奈米银线技术而言,二者皆具备了非常优秀的导电性能(非常容易达到面阻值100Ω/sq以下,甚至为50Ω/sq以下),使得其触控感测性能优于传统的ITO触控线路,尤其是大尺寸应用产品。此外,金属的延展特性保证了二者在多次弯曲或较大幅度弯折的状态下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导电特性,成为软性显示触控线路的主要候选技术。

  同时,由于金属自身并不透光,采用金属网格技术和奈米银线技术的触控模组产品的透光性将依赖于非金属区面积。以金属网格技术为例,假设金属网格触控感测线路的面积占据整体触控模组产品面积的10%,则整体触控模组的透光率将达到90%(触控模组基板材料自身的透光率不计在内)。

  此外DisplaySearch指出,更加精细化的金属格线路结合一定的触控线路图案可有效的解决其存在的摩尔纹效益。通常情况下为避免金属线路的可视性,金属网格触控感测线路的线宽会保持在4微米之内,而目前欧菲光的金属网格产品则可达到约1.8微米,并以掺黑技术来改善金属线路及摩尔纹效益视觉化问题。

  谢忠利指出,奈米银线技术同样存在自身的挑战。相对于金属网格图案单元是有秩序的排列与延伸,奈米银线是多数细小银线单体的随机散布,因此散布均匀度的达成对日后线路的阻抗值一致性有重要影响。而且,金属网格中每一个图案单元彼此相连、较不易有断线的问题,但是奈米银线则是透过单体散布中、彼此的交错重迭来完成导电性,因此银线墨水的涂布均匀性更显关键。

触控材料比较表 (来源:DisplaySearch 2014 Touch Sensor Market and Evolution Report)

  触控材料比较表 (来源:DisplaySearch 2014 Touch Sensor Market and Evolution Report)

  ITO取代材料的演进格局

  目前新取代材料技术尚处于前期投入阶段,单纯进行成本比较为期尚早。以产业经验来看,当产业投资聚集,技术、设备、制程能力得以改善,供应链资源充沛时,通常会带动成本的快速下滑。以LCD产品为例,虽然LCD较PDP更为复杂,但充沛的产业投资和供应链资源最终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下滑并最终全面战胜了PDP产品。

  与之相似,当下触控产品依旧以手机及平板电脑为主力应用市场,而基于ITO基础的传统触控产品技术已然成熟,供应极为充沛,且ITO面阻值亦可充分满足产品需求,对ITO取代材料技术的需求并不强烈。故而ITO取代材料尚未有实质成本优势可言,其未来的发展还将依赖可展现其独有优势的应用领域。

  DisplaySearch指出,以目前产业发展动态观察,针对新材料技术主要有两个利基市场。其一为触控笔电市场。尽管触控笔电市场需求尚面临挑战,但对薄膜架构的触控业者而言,在较大尺寸产品上,尤其笔电市场主力机型14寸,15.6寸产品上,触控感测线路的面阻值面临挑战,使得其难以与玻璃架构为基础的触控业者相抗衡。而金属网格和奈米银线技术的优良导电性能则有机会使得薄膜式触控架构产品在触控笔电甚至更大尺寸产品市场上取得突破。

  另外一个利基市场则是尚待崛起的可穿戴市场。谢忠利表示,尽管显示器件并非可穿戴市场的必然配置,然而针对配备显示器件的可穿戴设备而言,弯曲显示(Curveddisplay)或者软性显示(FlexibleDisplay)将会具备更佳的体验效果。

  DisplaySearch指出,传统的ITO触控感测线路因其固有的脆性,容易因多次弯曲或较大幅度弯折而导致面阻值急剧上升,从而导致触控功能失效。而新材料技术则可凭籍其优良的导电性能和可挠性能而受益于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崛起。

  因此DisplaySearch指出,目前ITO取代材料技术多处于触控业者进行布局的产业投入时期,尚无成熟的产业链可言,成长动能更多依赖于相关业者的积极推广。但随着利基市场的逐步开启,将有机会带动ITO取代材料产业日益成熟,并最终于长期演进后呈现其产品优势。



关键词:ITO导电性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