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向着星辰大海,超级人工智能才是主宰

向着星辰大海,超级人工智能才是主宰

作者: 时间:2014-12-31 来源:虎嗅网 收藏

  当我们最终遇见外星人,他们很可能长得既不像小绿人,也不像多刺的昆虫。甚至,他们很可能不会以生物形态存在,而是一种在我们能想象到的各个方面都优于人类的高级机器人。虽然哲学家、科学家和未来学家们都纷纷预言了的崛起和奇点的降临,但大多数人的视野仅局限于地球。极少一部分人能将想象力穿越科幻小说的疆域,思索是否已经存在于地球之外的某个地方并已经万古流长。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67576.htm

  Susan Schneider,这位康涅狄格大学的哲学教授正是其中之一。她与众多天文学家,包括NASA搜寻外星文明项目(SETI)负责人Seth Shostak、NASA天体生物学家Paul Davies、以及国会图书馆天体生物分馆馆长Stephen Dick,一起支持并相信宇宙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智能生物很可能是“人造”(译者注:这里的“人”泛指所有物种)的。Susan Schneider在一篇为NASA撰写的题为《Alien Minds》的文章中解释了为什么外星人生命体的形态很可能是合成的,并描述了这种物种是如何进行思考的。

  大多数人有着这种形象化的看法——外星人是生物(有机体),但从时间尺度的证据上来看这种观点站不住脚。Shostak对我说,“我已经跟别人下了一打宇航员咖啡的赌注,假如我们收到外星人信号,那它将会是被创造出来的生命。” 来自NASA开普勒任务最近更新的数据显示,许多个具有居住潜能的世界散落在银河系中,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并不是孤独的存在着。当我们真的遇上智能生命形态,我们会想和他们交流,这意味着我们对他们的认知状况要有基本了解。但对于绝大多数研究单细胞生物的天文生物学家来说,通过雷达是看不到外星智能的。

  “我很难聚集起一组对这一主题有着深刻思考的人,” Shostark 说到,“当然,有人考虑过交流策略,但几乎没人考虑过外星智能的本质。”Shostar 的论文是最早着手研究这一主题的论文之一。 “他们的大脑如何接收并处理信息?他们的目标和激励因素是什么?这些有关他们认知功能的一切都可能与我们自身的原理差别迥异,” Schneider告诉我,“宇宙生物学家需要着手思考不同认知模式的可能性。”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超级。“这与单纯的人工智能有着一个重要区别,” Schneider告诉我,“我不是说我们将在外太空遇见的处理器。不过几乎可以断言,这种智能的复杂程度将远远超出人类的理解能力。”

  其原因主要与时间尺度有关。首先,当我们谈到外星智能时,存在一个Schneider说的“窄窗观察”。这个概念是指,当任何一个社会文明学会传送无线电信号时,他们大概距离提升自身的生物性只有一步之遥。而Ray Kurzweil宣扬人类自己的“后生物未来”即将来临。

  Shostak认为,当一个文明发明了无线电之后,他们就会在10年内发明电脑,然后很有可能只需要50-100年就能发明出人工智能。在这种情况下,柔软、粘糊的大脑会成为一种过时的智能模式。

  Schneider提到了新兴、但发展迅速的脑机接口技术,包括DARPA最新的ElectRX神经元植入计划,这足以表明我们人体自身的奇点即将到来。Schneider预测,最终我们不仅借助技术改进我们的大脑,而且会利用合成硬件实现全身义体化(赛博格,即机器和人身的混合体)。

  “到我们能真正遇到其他智能时,大部分人类已经将他们的大脑大幅提升了。” Schneider说。

  围绕Schneider关于超级人工智能的推理——太空中其他地域的大多数无线电文明可能比我们早上千百万年,这跟天文学家们反复推导的情况相一致。

  “你能够非常直接的得出这个结论,” Shostak说,“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能接收到信号都来自于至少和我们一样先进的文明,现在我们可以保守的说,平均每个文明将使用无线电技术10000年。单纯从概率的角度来看,遇到一个比我们更加古老的社会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然,我们也可以谦卑的认为,和宇宙中的其他物种相比,我们的智力或许就像银河系中的甲壳类幼虫一般。但是,尽管他们拥有出众的处理能力,但有一样认知的基础要素是这些星际邻居可能欠缺的:那就是意识。

  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Schneider写到,对于是否所有的人工智能都能具有自我意识这个议题,评审委员会还不确定。简单来说,我们目前对意识的神经学基础和原理还知之甚少,因此几乎无法预测哪些要素能够被人工复制。

  “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能够证明一个超级人工智能不能拥有意识,但重点在于如何界定这种可能性。” Schneider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人工智能IB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