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高端访谈> 客观衡量开发和应用成本

客观衡量开发和应用成本

——
作者: 时间:2007-03-08 来源: 收藏

  凯达64位RSIC CPU采用了MIPS核。凯达在02年开始做处理器开发时,ARM9(32位)的授权费用门槛很高,要500万美金。即使用纯core,也并不能缓解成本问题,因为更多的成本在于控制、总线和I/O的部分,如当时一个USB 2.0的core授权费也高达500万美元,ARM9、Xscal等都是采用USB 1.1的核,而且,以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的数据吞吐量用USB 1.1也足够了。

  系统芯片的应用价值跟功能扩展的预留空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最初凯达的SiP专为税控机开发,但它为功能扩展预留了很大的资源空间。凯达的SiP共有48个GPIO,应用非常广泛。另外,还内置了四个串口,基本上把税控机今后5-10年可能需要的扩展功能都包括进去。我认为未来20-30年税控机在计算能力上的发展不会要求很大,对通信能力的需求则不断上升。如现在监控是用IC卡,往后会是ONILINE,再往后会发展为无线监控。

  其实,相对于硬件
成本,开发成本也是非常关键的。高端芯片开发拼算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本土开发环境在这一芯片价值顶端领域反而较国外拥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大学的资源充沛。做算法是国内的大学最擅长的。以GPS系统为例,前端射频和其后端定位基带处理,国外这两者芯片成本比例是1:4,如RFMD、Maxim等的射频芯片约3美元,后端则通常为12美元。凯达做GPS后端基带处理,把定位算法交给国内大学几位精通算法的教授去做,成本比国外要低很多。

 系统芯片的应用价值跟功能扩展的预留空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相对于硬件成本,开发成本也是非常关键的。——董涛 凯达电子总工程师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