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高校动态> 上海大学生在四川建起6个"留守儿童之家"

上海大学生在四川建起6个"留守儿童之家"

——
作者: 时间:2007-08-14 来源: 收藏

  前不久,上海交大思源爱心服务社的一批学生用募集来的2.5万元资金,在四川富顺县建起6个“”,这些小天地里有丰富多样的图书和活动器材,希望为孩子们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思源爱心服务社的成员都是贫困大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依靠父母外出打工的收入来读书。服务社成员、活动组织者陈恩桃同学说:“对留守儿童,我们有一种天然的情感,希望为他们做些实事。”

近半数儿童是留守儿童

  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是怎样一种生存状况?去年暑假,交大学生来到四川富顺县深入调研。

  富顺县是个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0—14岁儿童近16万名,其中留守儿童7.48余万,占儿童总数的46.8%。根据各种调研问卷分析及教师的长期观察,部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堪忧。

  他们常常显得孤单寂寞,自卑闭锁,认识模糊,遇到烦恼困惑不愿与人交流。他们对亲情有强烈的渴求,父母外出打工,“每天想念”的孩子占24.6%,“经常想念”的占54.5%。遇到挫折时,“想念父母”的占27.1%,“闷在心里”的占25.7%;心里遇到困惑时,“很少”和“从不”与人交流的占38%。临时监护人中,“从未与孩子谈过心,感觉很难沟通”的占12.9%。

  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也不容乐观。“不喜欢”和“厌恶”学习的占12.6%;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学习影响“较大”和“很大”的占51.7%;“很想”辍学的占11.6%。部分孩子经常违反校规,任性放纵,反复无常。

  面对这份调研报告,大学生的心头沉甸甸的:我们该为留守儿童做些什么?

 烈日下孩子们抢着做“搬运工”

  大学生们建“”的想法,得到当地政府部门认同。“”建在村里的小学,专门辟出教室供孩子们阅读和参加棋类活动。每一处的书籍、杂志多达500册,引导孩子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每个“留守儿童之家”还配置多种体育器材,供孩子们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踢足球、跳皮筋,健身又娱乐。

  资金哪里来?有位老华侨想为思源社的贫困大学生捐资助学。大学生表示:我们能自食其力,能否把这些钱用于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们?老华侨欣然应允。

  7月下旬,12位交大学子来到富顺县,当他们将一车器材和书籍拉到万寿镇小学门口时,遇到难题———怎样将这些东西搬到位于山顶的教室里去,这中间有二三百级台阶。这时,从教室涌出20多个10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看到一车书籍和体育器材,欢呼雀跃起来,抢着和大学生们一起做起“搬运工”。38摄氏度高温下,孩子们累得气喘吁吁,但笑容灿烂。十几分钟后,东西全都搬进了教室,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捧着刚拆封的图书读了起来。

 12天里走访了80户家庭

  在富顺县的日子里,大学生们还四处走访留守儿童家庭,12天里走访了80户家庭。山区里,各户人家住得很分散。为了尽量多地访问留守儿童,学生们只顾埋头赶路,经常连午饭也顾不上吃。最艰难那次,是去长滩镇家访,下大雨,路很难走,学生们连连摔跤,个个全身都沾了泥,有的把凉鞋也走坏了。

  到了留守孩子的家里,大学生为每个孩子送上100—400元不等的资助款,和他们聊聊家常,听他们倾诉苦恼。13岁的留守孩子小飞,爸妈在他半岁时外出打工,13年里只回家3次,小飞有时为这份亲情的缺失而难过。大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鼓励小飞自强不息;还留下联系方式,小飞遇到烦恼可以向哥哥姐姐们倾诉。临别时,小飞陪哥哥姐姐们走了半个多小时路,一直送到公路边。

  怎样给留守儿童更多心灵扶助和关爱?在调研基础上,大学生们积极向当地教育局、团委等部门建言:招募当地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定期为留守儿童做学习、心理辅导;招募“爱心代理家长”,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课余文化活动,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教育培训;开设青春期教育和女孩性自护知识教育。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