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业界动态> 微利下的繁荣导致IC产业起伏不定

微利下的繁荣导致IC产业起伏不定

作者: 时间:2008-03-26 来源:慧聪网 收藏

  全球半导体工业的利润水平己经下降到令人警觉的低水平,全球前40家大公司中有一半多的公司目前的利润率水平仅仅能够承受每年新的最低投资活动。这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LamResearch公司的CEOSteveNewberry最近在SEMI工业策略年会上的讲话。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80659.htm

  虽然全球半导体工业每年从集成电路数量上仍保持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但是总的趋势是走向微利下的繁荣时代,也即工业只能平坦的发展,不能产生足够大的投资回报来继续兴建新的工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

  业界都试图妥善地解决价格下降问题,以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率。目前的态势是资金不足,有些公司继续从银行借钱,但是实际情况是投下去的钱产生的回报率太低,所以风险很大。可能的办法只有通过兼并或者重组来改善目前的困境。

  在2004年时全球前40大公司中有38家盈利;平均利润率为23%。只有2家公司亏本,及15家公司的利润率在0至10%之间,不够继续生存下去。而至2007年时,全球半导体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至12%,与2004年相比,几乎下降一半。

  尽管市场的需求仍是强劲,但是全球前40大公司中有15家处于负的运营利润,再加上有8家公司的利润率在0至10%之间,总计达23家,也即有一半多以上的公司其利润率在生存线以下。如果再把几家盈利大户公司,如英特尔,三星,台积电,及设计和模拟器件公司除外,余下公司的平均利润率仅1%,全球只有9家公司处于有正的运营利润。

  从2003年1月起,全球半导体业的数量需求增长远快于之前的12年。尽管数量需求增加,但销售额增长缓慢。因为自1995年以来,芯片的平均销售价格下降速度远快于工业的增长值。每位或每个功能的价格下降速度远快于成本下降。

  在1992年至1997年期间,全球半导体工业的市场需求迅速上升以及ASP也大大上升。之后就开始减缓,即便如此工业的平均运营利润还高达20%,可以有足够的现金流来自已支持工业的增长。

  在之前的5年中,全球数量的需求增长达14%,几乎是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的平均数量增长的两倍。在2004年时利润率达到顶峰,之后的05及06年也继续表现不差。尽管面临ASP下降,造成有某些类迅速增长而造成供不应求。

  然而,至2007年时全球半导体工业的平均利润率预测为12%,这是勉强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最低要求。

  Newberry认为如果每一位价格的下降速度超过成本下降速度,那谁也无法生存。历史上芯片的ASP平均下降速度为30%左右。今天,芯片的平均销售价格,ASP下降太快,在销售价格和成本之间已形成间距。可以看到07年大部分的存储器制造商都出现亏损状态。

  Newberry指出,在过去的数年中,先进逻辑器件的IDM制造商,存储器及NAND闪存制造商,它们的利润率已从20%左右下降到4%左右。而对于NOR闪存制造商,过去5年来都处于亏损状态。

  在存储器业中,供大于求局面导致ASP比成本下降还快。因为存储器相对入门容易,并能很快达到规模生产。由此,即便市场需求量每年增加50%,也极易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存储器要想实现盈利,只能通过扩大产能,或者通过增加市场份额来增加销售额。

  对于逻辑IDM制造商,只有一家的运营利润率大於10%,是德仪公司。即便德仪公司运行十分不错,其运营利润率达20%,但是最近也必须改变经营模式,走向轻晶圆厂,德仪越来越变得象一家IC设计公司。

  全球代工及IC设计板块的利润率通常超过20%;代工是资本密集型,而设计是研发密集型。目前看来代工尚属正常,但是过去5年来,仅台积电盈利。而UMC,SMIC及特许等都处在亏损边缘。

  成本是决定因素,台积电之所以能实现盈利,因为它有自己的IP库,能提供从设计到产品一条龙服务,而且产品范围宽。全球微处理器市场还不错,只有两家制造商,英特尔比AMD的营收大8倍。所以AMD的策略是生产性能更优秀的处理器。不过在英特尔的价格战压力下,2007年AMD仍是亏损。

  Newberry相信,未来半导体工业必须要努力降低成本,推动更高效的市场,更宽范围内的关注供需关系及库存跟踪,以及严格的财务纪律。还必须开发能作出供求关系预测的更好运营模式。现在的半导体业技术进步很快,可以有很大的能力来雕琢不大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IC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