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安全与国防>专题> 国防电子引领军民融合大潮

国防电子引领军民融合大潮

作者:李健 时间:2008-03-31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四年之前的国防电子展上,以军民融合带动国防工业的发展还不过是少数企业在迷茫前途中的勇敢探索,两年之前的国防电子展,军民融合已经逐渐成为军工企业寻求新时期转型的一种潮流,如今,随着国家组建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发展国防工业的主基调,在这场国防工业商业化的大潮中,作为最具民用价值的电子产业受当其冲。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80937.htm

  美国国防工业近年来的变化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军用电子技术已经与民用电子密不可分,随着美国国防预算的削减,设备设计师将注意力转向使用商用现成产品(COTS)技术,希望以接近商用的价格来实现尖端性能。COTS指由供应商制定规格且在市场公开出售的产品,而MIL/COTS (军用/商用现成产品)则指按某些次级军用和/或工业规范研制、制造和鉴定的产品,它易于从工业渠道供货,满足特定平台的要求而不需修改,性能可靠但价格相对便宜得多。美国2004年以来的军用电子采购75%来自于以民用为主的商业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军方稳定的订单为依托,通过在军用市场的领先实力,在民用市场积累足够的科技研发实力和资本实力,保持了其产品和技术实力的持久领先性,并最终回馈给军方足够出色的技术和产品,形成一个军民共荣的和谐循环,并在循环中持久繁荣。通用、Tyco、安捷伦等行业巨头都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

  随着军事装备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防科技的研发费用逐渐攀升,这成为国防科技的发展一大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对以国防科技为主的企业来说,单纯依靠数量并不巨大的和平时期军购已经很难满足新技术的研发运营支撑成本,这必然限制了新技术新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性能提升的能力。因此,如何积累经济实力支撑企业科研运作不仅关系着国防企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国防装备实力的提升,必然成为影响我国科技强军的重要制约。因此,如何通过军转民用带动国防工业企业的经济实力积累,进而提升国防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就成为国家成立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国防工业来说,电子技术是最容易在军民转换中实现突破的领域,不论是国外产业成功的经验还是国内企业的实践,亦或与民用技术的贴近程度,电子工业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次国防电子展适逢国家部委改革,“军民结合 寓军于民”作为本次国防电子展的突出主题,就是希望能将国防电子展作为展示电子工业军民结合的一扇窗口,引领整个国防工业走向新时代,成为科技强军的先锋,带动整个国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应对更为残酷的21世纪国防事业对科技的要求。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