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业界动态> 财政部推手 “中国式拯救”光伏产业

财政部推手 “中国式拯救”光伏产业

作者: 时间:2009-03-3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行业产能建设耗资非常巨大,以江西赛维为例,为了建设两个累计产能1.5万吨的工厂,资本开支预算是120亿,这还是江西地方政府划拨地皮、帮助进行三通一平之后的结果。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2983.htm

  “2008年8月投产的江苏中能错过了企业赴美上市的最好时机,彼时的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已经疲倦,上市计划夭折导致资金链紧张,原定投产计划缩减,能否获得融资将决定今年中能的产量。”一位业内人士说。

  2008年9月22日,江西赛维(纽约交易所代码:)在高盛和瑞银的帮助之下发行了2亿美元的新股,大部分用来继续建设多晶硅工厂。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中国企业能从华尔街上圈到一分钱。

  “多晶硅价格持续几个月下降,大厂商裁员、减产,小企业会停产观望,进入这个行业的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硅材料信息部研究员白洪强说。

  产能过剩难题

  中国企业对多晶硅的狂热使外国投资者和分析师都深感意外,在绝大部分投资银行和专业研究机构的多晶硅供求预测报告上,“来自中国的多晶硅新厂商”被单独列为一类,其计划产能甚至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新增产能之和。

  早在2007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显示,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计划产能高达6.356万吨,到2008年大约可以形成1.8万吨多晶硅年生产能力。2008年底,亚洲硅业6千吨、江苏顺大3000吨、洛阳中硅3000吨、宁夏阳光1500吨等大量千吨级多晶硅项目相继宣布投产。

  江苏中能从2007年12月开始着手准备,计划于2009年1月正式投产达1万吨,三期达产后,中能将在2010年3月份继续进行扩产,并计划在2011年使公司的总产能达到2.4万吨。如果计划如期实现的话,中能届时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

  江西赛维在2007年12月宣布,该公司6000吨项目计划于2008年末完工,到2009年底,赛维将实现1.5万吨的多晶硅产能。

  截至2008年底,国内涉足多晶硅生产的上市公司包括:天威保变、南玻A、航天机电、川能投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成为多晶硅产业的推动者,目前16个省市自治区预计投产和已投产项目达到32个。

  汇丰直接投资(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梁英杰告诉记者:“多晶硅产能建设周期漫长,1万吨级的工厂至少要花费20~24个月,国内企业生产规模小做得快一些,最短也要12个月,建成之后还要花费超过半年的时间来调试产品;也就是说,从开工建设到达产,可能花费18~24个月。”汇丰直投去年刚刚投资厦门一家生产硅材料的公司,目前参与投资企业有三家。

  伴随着08年多晶硅疯狂的价格与投资,没有人能够给出产能的确切数字。

  江西赛维新闻发言人姚峰告诉记者,“08年全国多晶硅产量只有几千吨,企业设计投产和达产完全是两回事。”

  “去年中国多晶硅产量也就在3000吨左右,很多企业为了上市融资把产能定得很高,市场价格下跌,最后能生产多少还是未知数。”唐山峰镁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储希告诉记者。

  据《2009年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国内级多晶硅产量江苏中能1000吨、洛阳中硅750吨、新光硅业700吨、峨嵋半导体200吨、大全集团200吨、四川永祥150吨,合计产量3000吨,仅占全球总产量7%。

  “同国外七大多晶硅厂商相比,国内厂商产能只占很小一部分,高成本问题出在工艺而不是产能上,单靠规模解决不了成本问题。”汪刘胜说。

  突围技术瓶颈

  在高利润背景下迅速上马的中国多晶硅产业,能否尽快通过全面技术提升,通过建设化工联产装置等方式,解决副产物回收利用、降低成本能耗、提升产品品质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北京化工大学一级教授李群生告诉记者,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国际国内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方法,中国二十年前从德国引进该项技术,一直不断进行改良,国外大型厂商已经将西门子法改良到极致,并且在薄膜硅、晶体硅(替代多晶硅做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研究发面有很大突破。国内改良西门子法还远未到极限,国内企业技术参差不齐,很多小企业配套设施跟不上,技术落后,还原、精馏提纯、尾气利用方面成本都比别人高很多,“有的企业声称自己可以把成本降到20美元,但目前还没有哪一家能做到。”李群生说。

  “过去一年,我们已经很少投资生产型的多晶硅企业,投资厦门佳科太阳能硅材料也是看中他的技术。”梁英杰告诉记者,被风投们热捧的光伏产业,短期内实现上市很难,“刚刚从德国举办的光伏行业会议传回资料,大家普遍认为光伏市场受政策、技术等因素影响远未明朗,对于多晶硅市场的走向大家还在猜测。”梁英杰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政策制定者的担心还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多晶硅产业迅速扩张的担忧,包括技术水平、污染治理和产业真实盈利能力等问题都受到了决策者的关注;其二是关于光伏电池本身的能量回收期和经济回收期问题,按照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目前的光伏系统受安装场所、环境条件影响,能量回收期短的约1.5年,长的超过4年,时间偏长,以当前制造成本计算的经济回收期则更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政府官员表示,他所在的地区已经上马了两个多晶硅项目,下一步还要继续扩大产能并且马上要配套建设一个光电项目,他很认真地向笔者保证这并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出于对地区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

  “对于各种风险我们并非一无所知,恰恰和一些专家的想法相反,这并不全是所谓的‘政绩冲动’,企业和当地政府对未来市场的发展是有着清楚认识的,对国家未来将要出来的一些政策也有考虑,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我们才要这么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