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光电显示>市场分析> TFT感光材料:市场需求放量 产业环境有待完善

TFT感光材料:市场需求放量 产业环境有待完善

作者:诸玲珍 时间:2009-07-22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国内对的需求。据了解,2008年,中国的用量达500吨左右,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业内人士表示,国产要从实验室真正走向生产线还需要国家能从政策上给予扶持。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6462.htm

  市场需求量大国内企业可从低端突破

  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昕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2003年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以后才进入领域的,起步晚,因此与之配套的材料也落后于其他公司。然而,中国的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4.5代以上TFT-LCD生产线,、上广电、龙腾光电、深超、深天马都有不小的量,而且在建的线比现有的线还要多,因此作为耗材来讲,市场前景很好,感光材料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尽管目前国内对TFT-LCD感光材料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但国内企业仍无法满足液晶产业需求,安泰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陶玉柱分析了其中原因,他表示,液晶面板的尺寸不断加大,其分辨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分辨率及所含颗粒杂质要求更高,需要国内感光材料生产厂商提高技术含量以及材料的稳定性。而从用户的角度说,面板厂不愿冒险评估国内的感光材料,因为一旦评估失败,所花代价是非常大的。良品率对LCD面板生产厂商来讲是非常关键的,而光刻胶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配套材料,它对TFT-LCD品质起到很大作用,如果它不合格,那么整个一批产品就废掉了。我国的LCD生产线大部分都是从国外整体搬进来的,在良品率不能提高的前提下,企业对接受国内生产的耗材还是有疑问的,这导致客户端目前不愿意在感光材料上有所变动。“对光刻胶企业而言,LCD用光刻胶并不是高技术产品,我们的产品和日本、韩国厂商相比,在技术指标上也绝不逊于他们。但是光刻胶产品是先入为主的,我们要想取代原有的日本韩国厂商让国内的TFT-LCD厂商接受,这个努力将是十分艰苦的。我认为,我们有两步可以走:一是在新建线上下手,新建线没有包袱,只要我们的性价比明显优于进口产品,加上我们的技术服务与供货周期上的优势,我们取胜的几率很大;二是我们可以在较低端的生产线上试用,逐渐向高端过渡。我认为,从4.5代线进入TFT-LCD是一个突破口。”陈昕说。

  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弱需要政策扶持

  陈昕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日本在液晶显示领域一直领先,但韩国却后来居上,其中政策的扶持起了很大作用。韩国对本国面板厂商采购本土材料有一定的优惠,如在国内采购材料比例若占到25%,就会得到税率上的相应优惠。

  陈昕接着说,国内很多材料存在产品的批次间质量稳定性的问题,这和我们的工程化及产业化技术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中国的感光材料在实验室里一点不比国外差,我们在科学研究上投入的力量和资金很大,比如研究所及大专院校都能得到一些国家级项目,但这些项目一旦研制成功后,产业化却跟不上。产业化需要工程化技术,工程化技术的成功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经验,国内在这方面有明显欠缺。而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NSF(国家研究基金)的做法是将一个研究课题从研发到产业化分成三步:第一步,从课题申请的多个公司或研究部门中选则几家公司进行小试研究,给予数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然后根据研究的结果从中选出两到三家;第二步,根据课题的需要给予这两三家数十万至上百万美元资金支持进行工程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最后在市场需要时选出一家;第三步,进行产业化。“国内只做了第一步,而工程化与产业化技术研究往往比实验室研究耗资更大,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没有能力往下做,也就没有后续的第二步、第三步,因此很难将研究成果真正产业化。为了提高中国产品的技术等级,尽快完成更新换代,目前最需要的是加大并加强对工程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的支持。”陈昕表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