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光伏业扩产幻象:中国企业等待内需启动市场

光伏业扩产幻象:中国企业等待内需启动市场

作者: 时间:2009-08-2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季节性反弹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7411.htm

不过,导致企业出货量增加的,更多的还是季节因素,市场的真正回暖仍是一个幻象。

CSI 阿特斯市场部经理张含冰坦言,目前,国内市场还是集中在欧洲,气候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故此对销量形成影响。以CSI阿特斯为例,“按照常理,第一季度是整年的低谷,大约占公司全年销售的10%,第二季度占20%,第三季度40%,比例最大,第四季度则回落到30%。”

罗毅承认,目前仍有差不多2.7亿美元的库存,加上先前产能为1000兆瓦,现时产能及库存已经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因此没有扩产计划。“像我们2008年的销售量为495兆瓦,但今年预计可以达到600兆瓦。”

而一位企业高管则向本报记者指出,组件及系统企业是本轮扩产的主体,也是进军欧美市场的主力,“像多晶硅产商、电池企业,则由于先前产能较大,所以一般是以复产为主,只是把先前减产的量给拾回来”。

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中国光伏企业依赖的仍是低价策略。

上述光伏业内高管对本报记者称,先前国外企业原料(多晶硅)价格有优势,而劣势则在于人力成本,中国光伏企业则相反。

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目前,多晶硅已从200-300美元/公斤的高价跌至60美元/公斤左右。“这就导致国外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在相同的品质下,中国企业可以做到欧洲企业无法做到的低价。在欧美市场,中国企业占据的市场比例正越来越高。”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光伏上市公司的组件价格约为2.5美元/瓦,而英利的价格甚至低至1.65美元/瓦至1.7美元/瓦,而国际厂商的价格一般为3美元/瓦至3.3美元/瓦。

等待内需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内需的真正启动,才意味着产业的真正回暖。但这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1.78G瓦,占全球总量的26%。但2008年,中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仅为40兆瓦,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仅为0.73%。

在国家先后出台“屋顶”及“金太阳”计划之后,《新能源发展规划》初稿目前已然出台,在中长期目标中,光伏产业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将上调至2000兆瓦,是目前的10倍。

不过,周涛指出,由于前期国内市场基数较低,加之后续配套政策的出台及具体工作的实施需要一段时间,故很难期望国内市场短期有一个暴发性成长,“国内市场的高速成长需要在2-3年之后方能呈现”。

以无锡为例,其此前对全年发货量的预期为600-700兆瓦,但目前已调低至600兆瓦,其主要原因是,取消了60兆瓦薄膜电池发货计划,以及中国市场需求低于预期。



关键词:尚德光伏太阳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