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EDA/PCB>市场分析> 理性看待半导体“外资抄底”

理性看待半导体“外资抄底”

作者: 时间:2010-09-09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今年年初以来全球半导体缺货,这对制造企业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中国制造业却接连传来警讯:自成都成芯挂牌出售之后,又传出武汉新芯将被国外存储器企业收购的消息。两家由地方政府投资、中芯国际代管的制造厂由于其运作模式的先天不足而陷入困境。这原本不足为奇,但传闻中的收购方都是半导体行业的国际巨头,这引发业界对于外资“抄底”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担忧,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国管理方的质疑。以何种态度面对外资“抄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12510.htm

  业界对成芯挂牌出售的质疑主要集中在3点:一是对受让方作出的“年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的模拟半导体企业”的限制几乎已经内定了美国某知名公司;二是投资40多亿元的工厂挂牌售价仅为11.88亿元,有贱卖国有资产之嫌;三是如果成芯出售给这家美国企业,成为其内部生产线,中国的设计公司寻找代工厂将更加困难。

  的确,在挂牌交易中提出受让方营业额限制的做法令人反感。或许在挂牌之前地方政府已经与这家“年营业额超过 100亿美元”的企业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但从交易至今仍未成功的情形来看,这样的默契是不靠谱的。就价格而言,一条全线采用二手设备、月产能2万片的8英寸生产线能卖到近12亿元并不吃亏,既然已经确定要将生产线出售,再去探讨当初投资多少是毫无意义的;并且,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外许多生产线关停,假如采购这些二手设备在中国新建一条同等规模的生产线,或许还不需要12亿元,只不过需要付出18个月建设周期的时间成本。至于中国IC设计企业代工难觅的困境,笔者认为至少在成芯这个案例上是个伪命题,倘若成芯真的能解决模拟芯片代工的产能问题,也不至于连年亏损了;更何况,在中国从事模拟芯片代工的企业中,成芯还排不到前两位。而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整体状况来看,产能吃紧是暂时的,产能过剩将是长期的。

  事实上,成芯的困境源自其不合理的运作模式,只有彻底解决这种托管方式才能拯救成芯,至于接管的企业来自何方并不是核心问题。应该说,地方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只不过在产权交易中应该更透明、更开放一些。

  武汉新芯的情况略有不同。美国某存储芯片巨头准备收购新芯的传闻由来已久,在成都即将“失守”之际,业界人士又吹响了“保卫武汉”的号角。由于新芯主要从事存储芯片的代工,因此我们必须澄清的是:保卫武汉,到底是保卫新芯,还是保卫中国的存储器产业?

  如果仅仅是保卫新芯,那么笔者的观点与对成芯的态度是一样的;如果是保卫存储器产业,那么当初中芯国际放弃存储器业务的时候就应该打响保卫战,而不是等到两年后的今天。

  要知道,存储器产业,是高投资、高风险的领域,即便是传闻中准备收购新芯的这家美国企业,也一度面临破产的危局。如果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存储器产业,那么,从政府到行业主管部门,再到相关企业,就应该制定一个远景规划并提出合理的实施方案。在奇梦达破产之际我们“抄底”未竟全功,如果“武汉保卫战”能取得胜利,新芯的未来是否有清晰的方向?要保卫中国的存储器产业,政府在此时就应该主动出手,一方面是给予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要改变托管模式,并鼓励下游整机企业控股新芯。既然大唐可以入股中芯,那么存储器下游的整机企业为什么不能挺身而出,由中国企业自己来 “抄底”呢?



关键词:芯片模拟IC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