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光伏业“南北双雄记”

光伏业“南北双雄记”

—— 尚德、英利新交锋
作者: 时间:2010-10-28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收藏

  2007年6月8日,在纽交所上市。敲钟人正是苗连生。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13948.htm

  但随后的故事却颇为尴尬,绿色能源开盘10.80美元,收于10.50美元,跌破11美元的发行价。而当年在同一地点上市的,开盘当日股价大涨40%,收于21.20美元。业内人士分析称,错过了最宝贵的上市时机,在经过一轮太阳能企业海外上市潮之后,它才姗姗来迟,较晚了一年半。

  如今看来,上市过程中英利和同样搭建了复杂的海外股权结构,但是尚德的国有股东选择了退出,而英利内部股权却一直纠缠不清。

  两度争夺战

  政府扶持、上市融资、迅速崛起,尚德和英利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近年来,中国业“南北双雄”就出现了“蜀川硅源之争”和“争夺特许招标权”两次大的较量。

  2005年前后,国内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的黄金时期,谁拥有最多、最便宜的多晶硅,谁就掌握了产业的命脉——那是一个“拥硅者为王”的时代。

  此时,都有着做大做强目标的尚德和英利四处寻硅,“撞车”则成为必然。众所周知,国内目前拿到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建设牌照的只有四川新光硅业、河南洛阳中硅、辽宁凌海金华、宁夏石嘴山四个地方。

  在2005年初,四川新光硅业由于项目进展缓慢,便决定引进新的投资方,消息一出尚德和英利闻风而至。尽管那时,全国号称千吨级的生产线有好几个,但因技术、发展时间和能否获批等原因,短期内能形成有效产能的只有新光硅业一家。为此,尚德、英利都志在必得。

  这也是尚德和英利展开的第一次上游资源争夺战。

  争夺的结果是,新光硅业选择了天威保变,也就是英利的控股方。天威保变以1.1亿元进入新光硅业成为第二大股东,持有新光硅业35.7%的股权。作为带有强烈的政府背景的新光硅业,其建立、项目发展的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四川省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由此可见,新光硅业在2005年初增资扩股时,选择“国字号”的天威保变是在权衡利弊之后的明智之举。

  四川失意后,尚德不得已将视角转向了河南洛阳。因为那时全国拥有“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工艺的除了四川新光硅业外,只有洛阳中硅。

  尚德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生产线直接安置在了洛阳,其旗下的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紧邻洛阳中硅的生产工厂——后者即将成为尚德盘中之餐。

  去年3月22日,敦煌10MW项目特许权招标会上,尚德、英利再次相遇。敦煌10MW项目特许权招标——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国家发改委表态将以此项目确定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并确定放开的市场规模。

  国内光伏企业的第一梯队英利与国投电力、无锡尚德与中国节能、中广核与赛维的百世德组成强强联合的阵营,在敦煌展开一场贴身肉搏。

  在1.53元、1.44、1.09元元等此起彼伏的报价声中,英利突然报出0.69元/千瓦时的最低价,嘈杂的会场瞬间凝固,顷刻的寂静后便是一片哗然。0.69元/千瓦时的价格远远低于行业2~3元/千瓦时的平均成本。在很多同业者看来,这个疯狂的低价,很可能会让企业跌入亏损的深渊。

  此时的尚德对于这样的报价显然也无法接受。事实上,为了应对此轮招标,早在2009年初,无锡尚德就已经联合了13家主要太阳能企业,将“1元/千瓦时”光伏发电成本的方案上报给了科技部,这当中并未见英利的身影。而不久后的招标会上,英利却以这种前所未有的低价将上述方案丢到了角落。

  这也让尚德这个国内光伏领域的佼佼者着实汗颜了一把。

  如今,双方的成长依旧、竞争依旧。国内光伏领域已经进入了横向扩张时代。未来,尚德、英利这两家行业巨头之间轻微的碰撞,都将引发整个行业的震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尚德英利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