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市场分析> 猪的“身份”——物联网追溯动物疫病

猪的“身份”——物联网追溯动物疫病

作者: 时间:2011-01-31 来源:计算机世界 收藏

  猪的“身份”从何谈起?虽然,对猪来说,它的身份并不重要,但对于人来说,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追溯需求已经逐渐成为刚性需求。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16633.htm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猪流感、蓝耳病、猪瘟??要把危险源阻断在餐桌前,就必须从猪的出生开始记录,“身份猪”已经成为“安全肉”的前提。

  “身份猪”的耳标

  二维影像耳标记录了动物从出生到被屠宰这段时期的信息,后续再跟食品流通环节的可追溯系统相衔接,就做到了从老百姓餐桌到养殖场的全程可追溯。

  近日,记者在北京市平谷区绿都种猪育种有限公司见到了这样一群有“身份证”的猪。

  养猪场里,每头猪的耳朵上都有一枚圆形的塑料标签,这个标签从猪出生起就被固定在耳朵上。每枚标签对应着一个惟一的二维码,记录着这只猪的出生地、免疫注射、检疫、运输等信息。在饲养环节,每次强制免疫信息如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都会被记录下来,传输到中央数据库。当猪进入屠宰场时,工作人员扫描二维码耳标,查看其防疫信息和检疫信息,然后按程序实施屠宰检疫,并登记、保存摘除的二维码耳标。至此,这枚二维码标签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平谷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文喜告诉记者:“为了落实全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我们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设立了PDA系统管理员,专门负责溯源系统的维护和识读设备的申购、管理和发放工作;耳标管理员负责二维码耳标的网上订购、签收和发放工作;还建立了区级溯源师资队伍负责全区溯源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记者还从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了解到,识读器和IC卡还被发放到县、乡两级兽医人员,以确保基层防检疫人员人手一台,同时,重点地区的村级防疫员、规模养殖场也配发了识读器,便携式打印机主要配发到产地检疫报检点(乡镇站)、固定式打印机则配发到屠宰厂。

  除了猪以外,牛和羊也都戴上了耳标,二维码成为动物终生的惟一标识,这是在动物溯源中的切实应用,耳标变成了牲畜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截至2010年11月,系统共收到溯源业务数据4.3万次,涉及牲畜166.5万头/(只),其中平谷区溯源业务的数据占了很大的比例。

  当然,这仅仅是全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简称“追溯体系”)的一个微缩样本。农业部从2006年开始,就将北京市列为全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省市。据了解,北京市从2006年到2010年11月底,共采购耳标1000.7万枚。

  网络覆盖全国省市县

  我国养殖规模以农村散养户为主,分布广,数量大,溯源体系要真正产生效果,就必须具有大局观,全国一盘棋。

  中国幅员辽阔,农村市场更是分散,猪、牛、羊等牲畜往往在多个省市间流动,例如内蒙的羊,就可能被运到全国各地,在北京市场上的内蒙羊,由于没有耳标,无法追溯到它的出生、免疫等信息。因此,溯源体系要真正产生效果,就必须全面布局。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处处长朱长光告诉记者:“以北京为代表,包括上海、重庆、四川在内的四个省、直辖市经过4年的试点应用,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动物标识及疫病溯源体系将在全国建立并广泛开展。目前体系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县,涵盖32个省级机构、472个地市级机构、3941个县级机构,注册使用单位已达40523个(包括乡镇机构)。”

  2006年,全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由发改委正式立项,投资1819万元建立中央数据库。此外,基础设施如识读器和辅助设备由国家财政出钱购买,耳标的购买由地方财政出钱。追溯体系全面铺开后,平均每年每个省的耳标投入将达到1500万?2000万元。

  据朱长光介绍,目前,二维码耳标根据牲畜种类的不同,价钱也不一样。其中猪标的价格是1角钱左右、羊标3角钱、牛标4角钱。价格的差异跟材料相关,大小不同使用的材质也不一样,猪标小,可以用聚乙烯材料,牛标和羊标大,而且要允许折弯,所以得用聚氨酯材料,成本较高。

  据了解,动物标识及疫病的可追溯主要通过动物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这三个方面的管理流程来实现。三大系统既紧密衔接,又相互独立,构成从耳标生产、配发,到动物饲养、流通,再到动物屠宰、动物产品销售全程监管追溯体系。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RFID物联网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