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光伏“绝代双骄”之李河君郑建明

光伏“绝代双骄”之李河君郑建明

作者: 时间:2013-10-30 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收藏

圈早已不是往昔的圈了。施正荣、彭小峰早已远去。对于那些没落的巨头来说,已经永远成为过去,任何一个圈子,总有挤进来的,也总有被挤出去的,更新换代。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84761.htm

  最近光伏圈子里的两个红人风头正劲,不得不专门摆出来说说。

  能成为光伏业界红人,需要什么特性呢?

  一个半路出家,一个光伏领先者。本来并无太大交集,但在同一时期成了业界焦点,这就难免被拿来对比一番了。

1

  小编没有见过郑建明本人,虽然关于顺风光电的新闻铺天盖地的,但似乎却没有人知道郑建明的庐山真面目。做事高调,为人低调,神秘至极。

  而李河君不同。执掌汉能控股集团,时不时出来抛头露面一下,这都还正常。这位新晋的中国富豪,及荣耀与质疑于一身,“放大炮”是他的习惯,自信是他的标签,政府是他的帮手。“以净资产665亿元跃升为中国第四富豪”将他的名字一夜间如雷贯耳,也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然后很自然的,就被各种挖掘了。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深入探讨一下,光伏“绝代双骄”:郑建明VS李河君,到底谁更红呢?

  【顺风光电郑建明】

  关键词:

  尚德、神秘人、抄底、蛇吞象、光伏帝

  “尚德破产引发暗战”

  今年3月,光伏巨头无锡尚德宣布破产,过去的半年里,围绕谁将接盘尚德的消息不断更新。

  5月22日,无锡尚德申请破产重整后的第一次全体债权人会议在无锡新区展示中心召开。会议公布,当前,一共有529家债权人申报了债权,总计申报金额达173.96亿元。银行债权共计12家,共计申报债权金额76.51亿元。其余都是供应商债权人。最后经核实,一共确认总债务107亿元人民币,其中70亿来源于银行,其他为供应商。至此,破产重整的前一半工序完成,无锡尚德作为一个可以出售的资产,其价值已经公开。其资产包括,可供出售的P2和P3工厂产能,总计大约为1.5GW电池片和2.2GW组件;良好的品牌效应和销售渠道。一位业内分析师预计,这部分资产的价值大约在60亿元左右。于是围绕着这部分资产,一场对无锡尚德引发的“江湖暗战”正式展开。

  有意无意的,一共有8家企业先后卷入这场争夺战中。最有意的当属之前有报道称的有4家企业: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保定英利集团、北京普天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西安一家电力公司,均为电力行业巨头。

  “神秘人”半路杀出

  而当业界一致看好观战时,小背景的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从天而降,半路杀出,以涉及多种融资方式的接盘方案(或许还应该加上公司的强大背景),支付5亿定金,打破所有竞争格局,成为接受

  尚德的最大黑马,也令纷纷扰扰了半年的无锡尚德破产案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很多人不了解顺风光电,甚至第一次听说,而他的操盘人郑建明更像是透明人,神秘至极--几乎没有媒体刊登过他本人的真实照片。只有如雷贯耳的“郑建明”三个字,却难一睹容颜。即便是在10月24日与尚德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上,也没有见到郑建明的身影。

  出手阔绰“抄底”

  一家曾经名不见经传、但今年来声名鹊起的

  光伏新秀。郑建明最初踏进光伏行业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且波澜不惊。2012年11月,他通过旗下的一家名为“FaithsmartLimited”的公司,花费了近2亿港元收购了港股--顺风光电4.63亿股,从而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并持股29.65%。

  很多光伏人应该还记得,今年5月份斥资9300余万元从破产重整的无锡尚德手中收购其新疆光伏资产的,也正是这家顺风光电。今年以来,郑建明陆续收购了赛维LDK的部分股权,又和

  海润光伏达成电站合作项目,于是郑建明的名字逐渐为人所熟知。

  目标清晰而明确,极为聪明,善于研究政策变化,而且审时度势地全盘考虑,并积极抓住机会,这是熟人对他的评价。

  成功抄底香港房地产的郑建明,能否在光伏领域再次赢得赌局?

  上演“蛇吞象”

  在顺风光电大手笔收购无锡尚德的背后,它需要面对的是无锡尚德身负的107亿元人民币债务。

  就顺风光电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它也很难利用自身的业务收入、利润来挽救无锡尚德。2012年年底,顺风光电有10.6亿元收入,但税前利润则为-2.72亿元。此外,该公司在去年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也只有2.4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其收入同比下跌37%,至4.16亿元,亏损高达6.73亿元。

  据统计,顺风光电确定在今年下半年开建的电站规模约为630MW,而其公布的储备项目更已高达2.5GW。据估算,目前开发1MW电站需要大约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约为30%,其他70%来源于银行贷款。目前顺风光电已经获得的贷款中,包括国开行提供的收购尚德哈密电站项目的2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顺风光电已有的现金根本无法同时满足已经确定的电站开发项目和对无锡尚德的接盘。也难怪对这出“蛇吞象”抱以质疑态度者的居多。

  被封“

  光伏帝”

  为人神秘的郑建明已经吊起了所有看众的胃口。质疑之声也随之而起,这究竟是顺风光电的融资作秀之举,还是新一代“光伏帝”诞生?

  10月24日上午,主导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事务的管理人与顺风光电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由顺风光电出资30亿元收购无锡尚德的全部实体资产及股权。入主尚德,只差债权人点头。

  30亿投资对107亿巨债,郑建明怎么想的呢?

  去年底,郑建明通过旗下钱江实业欲以2500万元抄底合肥赛维未果,一度令他深以为憾。合肥赛维拥有1600兆瓦的产能规模,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制造项目。市场此前曾预计,如果当时收购合肥赛维成行,郑建明拥有的

  光伏电池产能将超过1GW,足以跻身国内五大光伏厂商行列。将无锡尚德收入囊中,郑建明就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已从无到有地打造了一条光伏业的全产业链。也继施正荣之后,被业内很多人已开始封为新一代“光伏帝”。从他不断出手收购

  光伏企业及项目,其欲打造“光伏航母”的野心更是显露无疑。

  郑建明操控顺风与尚德一事,就像是在看一出戏,像商战片,也像悬疑片,也许还可以当成一部励志片。观众猜不到剧情,也控制不了结局,甚至猜不到结局,而郑建明就是编剧,如果可以,他也是导演。这出戏还只是个开篇。

  未来的光伏圈一定有个郑建明。

  【汉能集团李河君】

  关键词:放大炮、中国第四富豪、冤家、绑架政府、光伏

  若是光看关键词,小编想,大概李河君会更吸引眼球吧--很简单,一般人都有八卦心理。

  “放大炮”

  相比前面的郑建明,汉能的李河君在光伏业界要出名得早很多,而让人记住李河君的名号,大概是因为其的“大嘴”,喜欢“放大炮”,什么“灭了英利”、“成为中国最大制造商”等。

  “中国第四富豪”

  真正让李河君大红大紫起来,还是应该拜“富豪榜”所赐:今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名单中,李河君以665亿元的净资产,超越马化腾、马云、杨惠妍等知名富豪,位列第四。被福布斯誉为中国最成功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家,这也是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在能源领域的最高排名。

  一个去年都没上富豪榜的人,今年默默的就成了中国第四富豪,秒杀一众名人,想平静都不行了。

  “冤家”

  自信,一直是李河君的标签,不像郑建明的为人低调,李河君不忌讳做“出头鸟”,高调做人高调做事。而有时候太自信难免显得狂妄。

  他自己曾说“在很多同行业者眼里,我就是破坏者”,而据了解,在不少同行眼里,李河君确实是“冤家”,好像并不怎么受待见。

  在李河君一系列“名头”中,除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外,还有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按理说,身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带头人”,在圈内,李河君应该是左右逢源,且极具亲和力的,何况,作为一名颇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更应该必备了。

  但现实情况却是在不少光伏圈内人看来,走到哪都夸“薄膜”好、说“薄膜”才是未来光伏发展趋势的李河君,言语中总能让他们感受到些许“敌意”。(这里有必要解释的是,相对于“晶硅”,“薄膜”是光伏发电的另外一种技术路径,从发展上看,“晶硅”产业已存在了七十余年,而“薄膜”还只是个“小学生”;而从规模上看,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

  光伏企业和产能都集中于“晶硅”,真正押宝“薄膜”的却寥寥无几。在地面电站、分布式、BIPV光伏等诸多光伏细分领域,“晶硅”与“薄膜”都存在竞争关系。圈内很多人至今都坚信,晶硅、薄膜永远成不了“好朋友”。)

  曾有一位汉能员工向爆料说,“我有一个判断”、“要努力到上帝出手相助时”是李河君的口头语。话说,如果你的老板整天这样的口头禅,你会有何感呢?

  “绑架政府”

  于是,在曝出李河君成为“中国第四富豪”的第二天,便质疑四起了。有人说他伺机炒作,有人说他桀骜不驯,甚至有人说他的财富得益于“绑架政府”……

  从汉能的业务路径看,最大的产业就是光伏和水电。虽然有媒体也曾披露,汉能业务还遍及贸易、高端公务航空、教育及地产等,且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李河君的个人持股超97%,但水电业务是汉能的主要收入及现金流来源(收入或达20亿元),而这也是令其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原因所在。

  2009年金融危机后才切入到薄膜光伏领域的汉能,主攻非晶、铜铟镓硒(CIGS)两类

  薄膜电池,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双流、武进、禹城、邳州、双鸭山等,官网中宣称“产能已达3G瓦”。但据相关人士透露,汉能虽有多个生产基地,但实际投产的项目可能主要集中在四川双流和山东禹城、广东河源等,并不是所有基地都已经“开花结果”。因此,其号称的3G瓦产能,对应的实际产量并不多。

  而另一份来自不同光伏统计机构在2012年所做的全球光伏产量统计数据,汉能公司的光伏产量,没能进入前二十位。而在另一份仅有中国公司的榜单中,前十大光伏公司中也无法寻找到汉能的踪迹。

  熟悉李河君资本运作的人都知道,他的诸多

  光伏项目都是绑着地方政府“一起长大”。据悉,李河君当初在山东禹城建光伏基地时,与当地政府有一个协议,需要政府方面帮忙担保并贷款8亿元,但汉能对禹城的实际投资并没有这么高。据传,大量贷款可能都被汉能拿走了。有媒体还称,汉能的海南项目不仅廉价拿地,且6亿元注册资本金中的一半,来自于海口市政府的无息借款。此外,当地政府还帮助汉能从海南省工信厅、海口农信社等争取到了5亿多元的贷款及扶植资金……

  相对于把光伏做到大规模,李河君与政府的“默契”是不是更让你跟你的小伙伴惊呆呢?

  如此看来,郑建明仿似一个“创业者”,而李河君却似一个“官二代”。

  说他“绑架政府”,换句话说,他“借力使力”这招用得真是极好。

  “薄膜

  光伏”

  相比郑建明的半路出家,李河君可谓是一条道走到黑。

  1991年,李河君从自己的一位大学老师那里借了5万块钱开始下海创业,从铁路运输、开矿、炒地产,到卖玩具、卖矿泉水,无所不做。到1994年底,他积累了七八千万元的资本。在一位读金融的高中同学的建议下,李河君决定收购水电站作为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他收购的第一个水电站就在他的家乡河源-东江上一个初始装机量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花费1000多万元,从此进入能源行业。李河君自己说从1994年开始,就只专注做一件事-清洁能源。

  押宝薄膜的人很少,李河君则一开始就瞄准了薄膜。非晶

  薄膜电池技术由于发电效率低于晶体硅电池而失去了优势,便先后收购了德国Solibro、美国Miasloe等企业,加强汉能在CIGS薄膜电池业务上的优势。

  汉能从传统的水电业务扩大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新能源产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薄膜

  太阳能公司之一。利用非晶锗硅、非晶硅微硅和铜铟镓硒(CIGS)等生产技术,汉能的批量生产模块效率达到15.5%,实验室效率也高达18.7%。

  在李河君看来,“薄膜化和柔性化是光伏产业的未来和总趋势”,更放言3GW仅仅是开始,他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光伏薄膜做到10GW产能。

  豪言壮语很励志!只不过,“除了广东河源和四川双流,汉能大多数基地都处于停产状态”,这种状态下,能不能收敛一点低调一点呢?

  话说回来,“专注”是很可怕的事情。产业摊子铺得大不一定就比专注做一件事有优势。何况如今的薄膜光伏确实一改以往的冷淡,开始抬头了,汉能的明天还是值得期待一下。霸气侧漏的李河君,更是不能小瞧了他。

  郑建明与李河君,风口浪尖的大人物,光伏行业的弄潮儿,你更看好谁?

可控硅相关文章:可控硅工作原理


比较器相关文章:比较器工作原理


光伏发电相关文章:光伏发电原理


关键词:光伏薄膜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