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工控自动化>业界动态> 机器人“大而不强”的尴尬

机器人“大而不强”的尴尬

作者: 时间:2016-04-14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收藏
编者按:虽然国内激励政策频出,其产业也在快速扩张,但是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存在高端核心技术缺乏的短板,这才是最致命的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过于注重产业园区建设,对于技术积累、研发能力、市场化的历程估计不足,重复性投资现象严重。”望涛对记者说。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4/289674.htm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1月,中国在建和已建的产业园超过30个,规划年产值总计超过4000亿元。

  “企业规模小而散,量的增长大于质的增长,缺乏核心竞争力。”望涛表示。

  据国际协会(IF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70%的工业销往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其中,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56%,约占全球销量的1/4。中国本土机器人厂商销售量为1.6万台,同比增长78%;国外机器人厂商销售量为4.1万台,同比增长49%。

  另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30台/万名产业工人,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而韩国(437台/万名产业工人)、日本(323台/万名产业工人)和德国(282台/万名产业工人)。可见,我国与工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这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罗高瞻表示,高端机器人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及时间的投入,且风险较高,导致厂商扎堆中低端市场,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充满挑战

  望涛坦言,国内在机械制造领域基础较发达国家薄弱,发展起步晚。国外优秀企业在高端技术与市值垄断使得国内企业只能从中低端向高端逐步跨越。

  “目前国内企业的最大短板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的突破与积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望涛说,不过,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和科研院校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一些突破,比如沈阳新松。

  罗高瞻对记者说,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链不健全,尖端技术缺失是主要差距,而且我国实用经验积累较少。

  记者了解到,机器人技术是一个集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系统等多项高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不同类别的机器人要求千差万别。如能够实施手术的机器人和工厂拧螺丝的机器人显然要求不同。只有完善的且技术先进的产业链配套才能推动整体机器人技术行业的发展。

  另据记者了解,机器人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用,能够更大程度地解放生产力。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以及试错过程的改进完善。而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力低廉,机器人技术应用时间短,应用范围不广,导致相关实用经验严重缺失。

  “中国在尖端智能技术、关键零部件、标准化体系建设、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既缺乏创新创造的氛围,又缺乏相关服务体系的支持,导致转型高端化困难重重。”罗高瞻说。

  望涛说,三大核心零部件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

  据悉,机器人控制器相当于人的大脑,发布和传递动作指令。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就是工业控制板卡,包括一些主控单元、信号处理部分等电路,国产品牌已经掌握;软件部分主要是控制算法、二次开发等,国产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方面还有差距。

  而伺服电机在机器人中用做执行单元,是影响机器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 年,伺服系统市场TOP15 厂商中,前三名均为日系品牌,总份额达到45%。西门子、博世、施耐德等欧系品牌占据高端,整体市场份额在30%左右。而国内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0%。

  望涛介绍,机器人减速机市场高度垄断,普及期国产减速机无法实现全面进口替代。RV 减速机是纯机械的精密部件,材料、热处理工艺和高精度加工机床缺一不可。我国在这几个方面长期落后,并非单靠某个企业所能解决。

  其实,不论是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落后,还是产业链的不健全,亦或是经验积累缺乏,这些或许都需要时间的磨砺。

  罗高瞻建议,体系健全是关键,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共同推动,才能提升研发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扩大使用范围。

  “国家可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通过补贴、免税等多种方式促进行业技术的提升。在行业发展上,引导产业优势向大型企业集聚,提升行业集中度,进而改变如今行业企业多而小的格局,加大企业行业竞争能力。”罗高瞻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机器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