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工控自动化>业界动态>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主要问题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主要问题

作者: 时间:2016-06-01 来源:赛迪顾问 收藏
编者按:在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业内领军企业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企业也积极投身于机器人产业当中。

  2、品牌影响力处于劣势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6/292050.htm

  国内机器人企业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品牌影响力处于劣势依然是民族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虽然我国已经拥有一大批企业从事机器人的开发,但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在市场层面一直面临国外品牌的打压。国外企业多采用整机降价,吸引国内企业购买,而在后续的维护中采用提高备件费的策略,逐步占领中国市场,造成国产机器人品牌影响力处于劣势地位。

  3、创新成果及产学研实际转化率较低

  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产业的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在技术研究层面上尚未形成“产学研用”有效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格局,导致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我国的科技资源主要分布在高校院所,而高校院所在选题上往往侧重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前沿和高新,与实际应用、产业需求存在脱节的情况。从企业方面看,从基础原创性成果到产品研发之间缺乏转化的“桥梁”,导致大量研究成果束之高阁。

  4、产业化程度不高

  一是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造成国产成本居高不下,甚至高于国外同类产品,造成产品无法推广应用;二是诸多技术方面仍然停留在仿制层面,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机器人市场的拓展;三是近年来业内更加重视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研发,忽视关键技术突破,使得工业机器人某些核心技术处于实验室阶段,制约了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三、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战略思考

  1、避硬就软,强化服务和应用突破规模是出路

  工业机器人未来应用在汽车、电子制造、食品饮料、制药等不同领域,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其系统集成技术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加速产业化进程方面,要着重强化行业应用和客户服务,突破特殊工况下机器人工艺和系统集成技术。例如焊接、搬运、打磨、喷涂、装配机器人需要与周边工作站的工装夹具、传送装置、检测装置、操作对象等紧密结合,这就可发挥行业应用和客户服务等软实力优势,暂时避开关键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等硬件的不足,避硬就软,提升软实力优先带动产业规模增长,是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出路。

  2、稳扎稳打,夯实技术基础降低成本是关键

  从目前国内机器人生产模式看,其单价如果不降低,产业化形成将面临困难。机器人共有4大组成部分,机器人本体成本占22%,伺服系统占24%,减速机占36%,控制器占12%,其他占6%,三大核心部件(伺服、减速机、控制器)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价格,我国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主要依赖进口,造成其成本过高、规模效应难以成型、产业化进程缓慢。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技术层面需要坚持稳扎稳打的发展路线,通过夯实基础技术、突破核心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来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是机器人产业化战略的关键。

  3、兼并重组,培育龙头扶持自主品牌是抓手

  受国家政策鼓励的影响,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数量迅速扩大,尤其是近两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机器人生产企业400余家,但以中小企业为主,具备行业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仅数十家,尚没有年产销量突破1000台的企业。龙头企业缺失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一大问题,因此,要鼓励实施兼并重组,通过兼并重组快速培育龙头,扶持和发展具备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形成龙头引领产业发展的格局,是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抓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