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手机与无线通信>业界动态> 30年中命运数度交叉的华为与联想

30年中命运数度交叉的华为与联想

作者: 时间:2016-06-22 来源:iDoNews 收藏
编者按:未来的命运是不可预测的,通往神秘花园的交叉小径有无数条,谁也不知道哪一条会突然让人迷失,陷入泥淖之中。

  即使是干计算机,他们也会选择最容易形成品牌护城河的终端领域来发展。正是在这种风险偏好之下,很快就放弃了在技术方面的投入,研发占营收中的比例降低到2%,而重心全面投向了PC渠道与品牌的打造。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6/292958.htm

  如果说,电脑行业作为一个面向消费者的行业,只要拥有品牌和渠道就可能获得成功,而通信设备作为一个面向企业端的行业,品牌的意义则要小得多。

  企业在招标时,往往会考虑很多因素,品牌通常是最不重要的一个。这决定了,没有退路,必须在技术上有所作为。任正非也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崇尚冒险,数次背水一战,将企业置于极为艰难的困境中,也难怪,的寒冬论总是不绝于耳。

  但任正非并不是一个盲目的人,作为一名军人,他对毛的战略熟捻于心。

  首先,非常专注,讲究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1993年的C&C08交换机研发中,华为处于风雨飘摇的动 荡之中,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员离职,但华为不为所动,将所有的资源都倾注其中,整整花了一年半时间打磨。就像的那个交换机,虽然你的资源背景更强大,但 落到交换机这个产品上,肯定不如华为投入的心血多。

  其次,华为避开高端市场,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华为的产品定价比进口同类要低一半以上,这样在农村市场就有了广阔的生存土壤,再加上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完善,就完全站稳了脚跟。

  第三,任正非的技术水平或许并不高,但他相信专业。早在依靠通信设备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华为就开始了引入IBM的管理体系。并且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在不断的磨合中,反复尝试和修改。关于研发投入方面,华为也参照跨国科技企业的比例,将研发与营收的占比定为15%左右,这 远远高于当时的本土企业水平。

  科技行业虽然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但也往往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谁的产品技术最优秀,谁就将获得所有的蛋糕。也因此,这给了那些对技术有信仰的冒险家不断成功的捷径。

  最开始的时候,华为只是一个毫无技术基础的渠道代理商,但是90年代初行业格局的大洗牌让他看到了机会,一头扎了进来。 不过即使是C&C08交换机获得了成功,华为也只是当年的“巨大中华”中排名最末的小弟。但华为始终坚持着这种技术的高投入,在模拟、数字、 3G、4G的一轮一轮洗牌中,慢慢站到了最中央。

  这让任正非更加确信,只要专注于技术,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于是当他们进入手机行业的时候,也是唯一一个愿意,并且敢于投入重金去做芯片的本土企业。这种路径依赖越来越强化,以至于成了华为的信念。

  毫无疑问,任正非是一个非凡的企业统帅。

  他的冷静、坚韧、格局与眼光都是不世出的,这使得他能够带领华为在科技行业不断进取。但是未来呢,如果任正非退休了,华为还能继续取得这样的成就么?我们并不知道,但在高科技行业,这样的风险是永远都存在的。

  如果从投资风格的角度而言,华为其实算是趋势投资者,虽然目前为止的每一步都走的非常精准,导致了遥遥领先同行的收益率,但是风险,同样不得不提防。这正是任正非说的迷茫的意思所在。

  相对来说,目前的业绩要平庸的多。

  收购摩托罗拉的整合失败,让联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个锅,首先应该背在杨元庆的身上,如果柳传志还在位,胜败犹未可 知。当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开始也是亏损不止,如果不是柳传志重新出山,只怕不会有后来的大团圆结局。杨元庆的管理能力,离柳传志还是有一段距 离。

  但是,作为一个类似于传统消费品的品牌,联想显然不会死。他只要能够找到一个有成长价值的新市场,很快就能够再次焕发生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华为联想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