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汽车电子>业界动态> 汽车可穿戴设备该飘向何方?走向生态是关键

汽车可穿戴设备该飘向何方?走向生态是关键

作者: 时间:2016-06-27 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 收藏
编者按:也许一款风靡于汽车市场的可穿戴设备真的会出现,但也势必引起一场基于数据安全的保卫战,可穿戴设备最终还是要与车载系统进行互联,而对于未来车联网的发展,信息安全的保障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再举个例子,奔驰、沃尔沃等车企研发的智能手表、手环,提供了远程控制汽车的功能,并且方便驾驶员对汽车的状态、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然而,近年来推出的新车型,均标配能够兼容不同的手机操作系统。车-机映射逐渐成为消费者使用车载系统的一种趋势,利用智能手机来查看汽车的状况,在汽车领域早已普遍。而且,一些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汽车,也完全能够使用手机来完成指令的输入,更加成熟的语音识别系统也使这一功能更加完善。反观更加小巧的手表、手环,不仅在操作体验上稍显不足,且信息的显示数量也受到屏幕尺寸的制约。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6/293153.htm

  此外,对于一些互联网公司推出的盒子,往往会需要一款手机APP与之配套。只有安装了相关的APP软件,盒子才能够使用,但需要智能手机作为前置条件,这样一来,设备的价值也就打了折扣。高德纳研究公司副总裁Carolina Milanes表示,“由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的功能所带来的价值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该走向“生态”

  既然如此,汽车的就一文不值了吗?并非如此,如果使这些产品的功能进行融合或者朝着其他方面延伸,又将如何呢?

  去年MINI所推出的智能眼镜,可以产生类似“X光”的视觉效果,通过与汽车周围的摄像头相连接,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整合处理后,驾驶者可以在眼镜中“看透”A柱和车门,以消除这两个位置的盲区。由此来看,这款智能眼镜与汽车的摄像头、雷达系统进行互联后,就具备了“HUD”之外的功能。

  此前,乐视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刘弘在博鳌论坛中表示,“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能给用户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而是它背后完整的生态系统。”他认为,可穿戴设备不是一种产品,而是让用户享受到内容和服务的入口。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亚太区总裁GirishRamachandran同样认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搜集大量信息,要与多方面相结合。比如,使用智能眼镜导航到达目的地时,根据时间、车辆的状态、驾驶员的目的,及时推送附近餐厅、4s店、加油站、充电桩等场所;给智能手表增加监控驾驶员身体状态的功能,并及时调节车内空调的温度、座椅位置,甚至推送周边的医疗机构。与外界资源形成功能上的交叉,或许才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下,未来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价值。

  实际上,一些车企已经有所意识,并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此前,日产发布的一款概念手表,不仅可以读取汽车的行驶状态,还能够检测到驾驶者的生理状态,来监控其疲劳程度。同样,福特还在近期专门成立了“汽车与穿戴式设备体验实验室”,用于研究可测量驾驶者疲劳程度、血压、心跳频率等生理状态的可穿戴设备,以协助汽车内定速巡航、自动刹车等辅助驾驶功能的开启。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表示,未来的汽车将不仅是一个出行的工具,还是一个虚拟的秘书,甚至是赚钱的利器,通过大数据的管理平台,不仅能够对驾驶者的不良习惯提出进行反馈,还能为车主定制专属的服务。说到此,笔者不禁想到,如果将这些功能,被集成在一款可穿戴设备中,并能够与更多的车型相兼容,那么所谓的“定制化”服务,将不再限定于特定的车型上,而是交给这个设备来完成。

  笔者认为,可穿戴设备可以是一款智能化的汽车设备,也可以是能够与汽车相连的眼镜、手表,而其本质与智能手机类似,不仅整合了所有基于汽车驾驶相关的硬件基础,还能够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开放的平台。甚至,通过登陆云端的账号,驾驶员可以在所有搭载这款OBD设备的汽车中下载自己的行车数据,包括车辆的状况、驾驶路线,以及驾驶员的行车偏好等信息,以通过云计算得到基于驾驶习惯的定制化内容服务。此外,这款OBD设备还可以成为一个社交的工具,通过车-车互联的车联网功能,驾驶员可以与其他车主分享汽车的性能,以及驾驶生活。如果在未来给这款设备融入“驾驶学习”的功能,通过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学习与熟悉,让其对汽车进行操控,将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

  “想让可穿戴设备普及于市场,就需要补充和优化其他产品不具有的功能,让用户享受到不同的体验。产品的外观是否时尚、价格是否合理性,也会影响其市场的发展。”Carolina Milanesi如是说。此外,在强调驾驶体验的同时,有关于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也同样值得重视。

  此前,基于隐私问题,美国的部分地区已经明确谷歌眼镜的使用禁令。因此,在可穿戴设备逐渐进入我们的汽车生活,甚至成为必需品时,制造商一方面要对硬件、软件所形成的开放平台进行不断优化,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法律对于隐私权的界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OB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