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从Curie到Xeon Phi 英特尔如何布局人工智能?

从Curie到Xeon Phi 英特尔如何布局人工智能?

作者: 时间:2016-09-09 来源:雷锋网 收藏
编者按:从微型传感器到企业级云端处理器,从开发者到企业,英特尔希望通过这种整体而全面的端到端链接,渗入人工智能的每一个环节,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

与机器结合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9/296782.htm

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博士表示,智能的机器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多个阶段。总的来看是三个阶段:

  一、互联。从原来无法联网的嵌入式设备到今天联网后的机器,让它们不在孤立无援。

  二、智能。通过软硬件实现感知和处理,让机器与人类进行高级交互,这个时代基本上就是我们通过智能手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时代。

  三、自主。自主机器需要很深的技术理解,在这一阶段,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包括机器怎么去进行规划、推理、预测、最后做出正确的处理和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机器的行为必须是可靠的。



  而我们现在正处于“智能”阶段的后期。从智能到自主,从计算角度来看AI,分析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两个挑战:

  1、多传感器数据之间的交换与机器的实时反馈

  2、AI到底是放在设备端还是放在云端?

  对于第一个挑战。由于交互的复杂性,这使得人工智能的机器往往会使用许许多多的传感器,它们会采集包括图像信号、声音信号、能量信号、生物信号、电信号等等,当然光是采集还不够它们还要进行处理。这里举一个例子,在宇航里处理一些异常事物的机器人叫“螳螂机器人”,有4000个传感器,其中有很多传感器是视觉的,这个时候的数据流是非常多,如此多的数据流输入的同时要做处理、反馈,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于第二个挑战,英特尔也举了一些例子。例如人脸表情识别,人脸有最基本的7种表情可以检测出来,这需要100帧/秒的图片处理速度,由于这个交互的过程需要很快的速度,如果通过云端金处理,再反馈到设备端那就太慢了,所以这种时候我们只能在设备端进行。而像无人车这种,前端主要负责的是感知,感知后的数据处理则是交给云端进行,因为无人车涉及到的信息特别多,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像识别、还包括一些环境识别、生物识别,因为处理的数据量大,而且全面,要必须有安全性,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云端。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传输速率和时延问题,5G网络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简单的将英特尔对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布局,可以分以下几层:

  XeonPhi+Nervana:用于云端最顶层的高性能计算。

  Xeon+FPGA:用于云端中间层/前端设备的低功耗性能计算。

  Core(GT):用于消费级前端设备的性能计算、图形加速。

  Euclid:提供给开发者/创客的开发板,集成Atom低功耗处理器、RealSense摄像头模块、接口,可用做无人机、小型机器人的核心开发部件。

  Curie:提供给开发者/创客的模块,其内置QuarkSE系统芯片、蓝牙低功耗无线电、以及加速计、陀螺仪等传感器,可用做低功耗可穿戴设备的核心部件。

  关于5G方面,英特尔一直在推动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的进程发展,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NFV相关硬件设备,而华为与英特尔也是这方面的合作伙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英特尔人工智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