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ARM指令中4条容易混淆的指令区别

ARM指令中4条容易混淆的指令区别

作者: 时间:2016-11-20 来源:网络 收藏

这里比较下容易混淆的四条指令,已经在这4条指令的混淆上花费了很多精力,现在做个小结,LDR,STR,LDM,STM这四条指令,关于LDM和STM的说明,见另外一个说明文件(我的一篇新的文章),说明了这两个文件用于栈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11/318734.htm

(1)LDR:L表示LOAD,LOAD的含义应该理解为:Load from memory into register。下面这条语句就说明的很清楚:

LDRR1,[R2]

R1<——[R2]

就是把R2中的内容对应的地址的值(一个memory地址),读取到R1中(一个register)

(2)STR:S表示STORE,STORE的含义应该理解为:Store from a register into memory。下面这条语句表示的很清楚:

STRR1,[R2]

R1——>[R2]

就是把寄存器R1中的内容“保存”到R2的值对应的地址中(一个memory地址)。

显然,这两条语句都有个特点,就是寄存器写在前面(左边)而内存地址写在后面(右边),数据传送的方向则是恰好相反的。

(3)LDM:L的含义仍然是LOAD,即是Load from memory into register。不同之处在于,该指令是将内存中堆栈内的数据,批量的赋值给寄存器,即是出栈操作;其中堆栈指针一般对应于SP,注意SP是寄存器R13,实际用到的却是R13中的内存地址,只是该指令没有写为[R13],同时,LDM指令中寄存器和内存地址的位置相对于前面两条指令改变了,下面的例子:

LDMFDSP! ,{R0, R1, R2}

实际上可以理解为:LDMFD[SP]!,{R0, R1, R2}

显然,这里SP是个地址,但是写在了左边,而把寄存器组—R0, R1, R2写在了右边,这个是要注意的。

(4)STM:S的含义仍然是STORE,与LDM是配对使用的,其指令格式上也相似,即区别于STR,是将堆栈指针写在左边,而把寄存器组写在右边。

STMFDSP! ,{R0}

同样的,该指令也可理解为:STMFD[SP]!,{R0}

这里,是把R0保存到堆栈中。

显然,这两个堆栈操作指令也有个特点,就是寄存器组写在后面(右边)而堆栈指针写在前面(左边),而且实际上使用的是堆栈指针中的内存地址,这一点与前面两条指令是有区别的。

这四条指令中,前面两条和后面两条其实联系不多,反而是差别很大,因此,可以直接把这两组指令区分开来,认为它们之间没有联系,这样避免误解。

ARM指令中STM和LDM的理解误区

STM和LDM的主要用途是现场保护、数据、参数传递等,其模式有8种,如下:
注:前面4种用于数据块的传输,后面4种用于堆栈操作
(1)IA 每次传送后地址加4
(2)IB 每次传送前地址加4
(3)DA 每次传送后地址减4
(4)DB 每次传送前地址减4
(5)FD 满递减堆栈
(6)FA 满递增堆栈
(7)ED 空递减堆栈
(8)EA 空递增堆栈
下面的讲述对于空递减堆栈和空递增堆栈同样适用.
在堆栈操作时,经常错误以为使用STMFD满递减将寄存器压入堆栈后,在弹出数据的时候应该使用LDMFA。
但是FD和FA仅用于只是目前操作的堆栈是何种模式(堆栈共有四种模式),FD指明目前的堆栈是满递减堆栈,
则数据入栈时的指令为STMFD,那么数据出栈时的指令对应的为LDMFD,而不是LDMFA。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STMFD等价于STMDB,LDMFD等价于STMIA
那么,数据传输的顺序和数据入栈的顺序又是如何呢
先来看STMFD SP!,{R1-R3} 执行的结果图(操作之后SP指向SP)
SP------->
|R3|
|R2|
SP------>|R1|
那么STMFD SP!,{R3,R2,R1}执行后的堆栈顺序是不是刚好和上面的堆栈顺序相反,实际情况时这两个指令执行后的堆栈数据顺序一样,因为ARM编译器会自动将STMFD SP!,{R3,R2,R1}转换为STMFD SP!,{R0-R3}指令,也就是说,ARM编译器默认高寄存器优先存入堆栈。即便你在指令STMFD SP!,{R3,R2,R1}中刻意“安排”了寄存器入栈顺序,而在编译时编译器又重新做了处理,打乱了你期望的数据入栈顺序。
同理STMDB R0!,{R1-R3}和STMDB R0!,{R3,R2,R1}指令执行后数据在堆栈中的顺序完全一致。
STMFD SP!,{R1-R3}指令对应的出栈指令是LDMFD SP!,{R1-R3}(R1,R2,R3的顺序任意)



关键词:ARM指令指令区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