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医疗电子>业界动态> 人体器官芯片未来前景备受关注

人体器官芯片未来前景备受关注

作者: 时间:2016-12-21 来源:麦姆斯咨询 收藏

  “未来,人体器官或许能够取代我们的动物实验,成为一种颇具前景的研究手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掩饰不住对人体器官这一全新领域的热情。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12/341895.htm

  他表示,随着日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微流控研究组利用器官芯片技术成功构建出动态三维高通量血脑屏障模型,人体器官芯片的概念已走入人们的视野。

  用器官芯片评价药效

  研发一种新药首先要通过动物实验,之后进入临床试验,被证明安全有效后才可批准上市。但动物对药物的反应与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这造成了动物实验在药物筛选上的缺陷。

  为此,一种结合电子技术与生物科学技术的器官芯片走进了生物医药领域。这种含有人体活体细胞的生物芯片,是微流控技术、细胞生物学、生物材料与干细胞技术的结合体。作为一种功能化的缩微组织器官类型,器官芯片专门用于药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魔幻现实主义科技:存在于芯片中的人体器官

  裴端卿指出,在我国,这种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但非常值得肯定。“因为在人体对药物反应的评价上,与动物模型相比,其所提供的数据更加接近于人体本身。”

  在大连化物所利用器官芯片技术仿生构建动态三维血脑屏障模型的最新进展中,研究者利用器官芯片技术的多维网络结构与功能集成特点,除了构建动态三维血脑屏障模型之外,由于其具有近生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特性,还可模拟体内脑生理病理微环境,为开展脑肿瘤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弥补了现有二维细胞及动物模型与人体偏差较大的不足。

  同时,作为2016达沃斯论坛评选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迄今国外研究者已成功制造出了“肺芯片”“心脏芯片”“肠芯片”等。

  前景广阔 争论尚存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研究员廖侃认为,一种药物最终能够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往往要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日常实验中,用不同器官组织组成的器官芯片,可以加快实验速度。

  “如果在动物体内进行研究,通常需要等待动物出现症状。而用器官芯片可以让我们较快观察到细胞的变化,快速明确目标器官。”所以,廖侃认为通过器官芯片再进行动物实验更有针对性,从而降低动物使用量,使动物实验更有的放矢。“此外,许多化合物都很难获得,用器官芯片可以降低试剂的用量。”

  “器官芯片能准确反映人体生物学的局限,在生物医药研发中已经看到了越来越普及的应用。”在中科院动物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宇看来,虽然人类离再造整个器官还很遥远,但器官芯片毋庸置疑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