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业界动态>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作者: 时间:2017-04-04 来源:预见未来 收藏

  现在人们可以说是人手一台电脑,它不但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这个世界,我们在庆幸这个伟大改变的同时,有必要说说这个耳熟能详公司——公司的发展历程。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704/346167.htm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它有2300个晶体管,虽然功能相当有限,运行速度慢,还被当时的IBM巨头轻视。但是它却是划时代的产品,它第一个运用到个人使用的微机中。从此以后,Intel开启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发展之路”。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Intel芯片的原型4004

  1978年,Intel公司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命名为i8086,与之同时还生产出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我们把这些指令集称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Intel在后续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后来由于AMD和Cyrix等公司兴起,商标注册出现了问题,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Intel的X86

  1979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16位的8088芯片。到1981年时,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从此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Intel的8088

  1982年,Intel又推出了划时代的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88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Intel的80286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随后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SX、80386SL、80386DL、80386SX 等。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Intel80386SX

  1989年,Intel推出80486芯片,它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其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它性能比80386DX提高了4倍。后来也生产出80486DX、80486SX、80486SL等类型。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Intel486SX

  我们所说的286、386、486电脑就是用的这些芯片,通过芯技术不断改进和微机市场的发展,Intel从此奠定了他的巨头地位。

  当286、386、486等产品深入人心后,人们开始期待586的发售时,Intel却不再以80x86系列命名。1992年,在纽约第十届PC用户大会上,葛洛夫正式宣布Intel第五代处理器被命名Pentium,而不是586,这一宣布出乎许多人预料。

  其实,Intel公司对此次更名“蓄谋已久”。因为在此之前,AMD与Cyrix公司看Intel公司的产品大受欢迎,他们生产的处理器也便以这些数字命名,对此Intel虽大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当时法律规定,数字不能用作商标名称,无法注册。也就是说没有商标权,大家都可以使用。作为“偏执狂”的葛洛夫曾说“如果要命名586,就请从我身上跨过去”可见当时Intel管理层对重新制定品牌战略的决心。

  经过广泛的命名收集活动,大家集思广益,最终投票决定使用Pentium作为新产品名称,寓意处理器的强大处理能力和高速性能。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奔腾。

  刚开始发布了一款Pentimu Pro,虽性能有所改进,但仍未和市场其他产品拉开,在加上价格十分昂贵,最后匆匆停产,可以说是一个失败产品。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Pentimu Pro

  1996年底Intel推出了奔腾的改进版本:奔腾 MMX。MMX技术是Intel最新发明的一项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技术,即“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是Intel公司为增强奔腾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MMX技术不但是一个创新,而且还开创了CPU开发的新纪元,后来的SSE,3D NOW!等指令集也是从MMX发展演变过来的。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奔腾 MMX

  1997年五月,Intel推出了奔腾 Ⅱ。第一代奔腾 Ⅱ核心称为Klamath。作为奔腾Ⅱ的第一代芯片,它运行在66MHz总线上,主频分233、266、300、333Mhz四种,接着又推出100Mhz总线的奔腾 Ⅱ,频率有300、350、400、450Mhz。 为了击跨竞争对手,奔腾Ⅱ首次采用了最新的solt1接口标准,它不再用陶瓷封装,而是采用了一块带金属外壳的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不但集成了处理器部件,而且还包括32KB的一级缓存。奔腾ⅡCPU 是以203平方毫米的工艺制造出来的。处理器被固定到一个很小的印刷电路板(PCB)上,对双向的SMP有很好的支持。除了用于普通用途的奔腾Ⅱ之外,Intel还推出了用于服务器和高端工作站的Xeon系列处理器。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奔腾 Ⅱ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奔腾ⅡXeon

  奔腾 Ⅱ的推出进一步确立了Intel在芯片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从此Intel芯片开始了它高速发展之路。

  Intel为了重新抢夺低端市场,1998年推出了一款性价比很高的CPU——Celeron,即我们所知的赛扬处理器。最初的Celeron采用0.35微米工艺制造,接着又出现了0.25微米制造工艺的 Celeron333。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Celeron

  在99年初,Intel发布了奔腾III,第一批奔腾III以Katmai为内核,它仍采用 0.25微米工艺,100Mhz的外频,Slot1的架构,512KB的二级缓存,故其性能提高的幅度并不大。第二批奔腾III以Coppermine为内核,它采用了0.18微米的工艺,Celeron的超频性能又得到了一次飞跃,超频幅度可以达到100%。

始于1971 回顾英特尔CPU这一路走来的印记

  奔腾III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英特尔CPU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