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新闻纵览> 英特尔用行动加速AI PC发展 助力提升消费者体验

英特尔用行动加速AI PC发展 助力提升消费者体验

作者: 时间:2023-11-14 来源: 收藏

帕特·基辛格(PatGelsinger)在2021年年初上任时,对员工发送了一封信。信中,基辛格表达了对英特尔未来前景的期待:机遇前所未有。时至今日,英特尔正在步步回复当初基辛格的期待。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2311/452871.htm

整个芯片领域十分的“卷”。前有ChatGPT席卷带来的AI热潮,使全球各地的组织机构,正加快AI科学的探索、业务转型以及面向消费者的改善服务。后有供应链的“问题”,使得芯片供不应求。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又延伸出了芯片半导体产业细分下的“明争暗斗”。往往能够在产业链中脱颖而出的企业,不仅具备有整合细分领域的灵活度,也要有洞察芯片市场动态的大局观。因此,这场全球性质的芯片“大乱斗”,对谁来说都无法保证“遥遥领先”。只有向市场传递出独特的视角,才能够从中脱颖而出。

而面向全球芯片的发展,英特尔没有将聚焦点放在单一的地域或区域中,相反,英特尔在推进IDM2.0计划时,始终围绕着几大区域市场,其中,中国市场是英特尔关系“重建”的“重点旋律”之一。“我一直在与美国相关部门沟通,我们需要重新建立中国客户对我们的信心。我们数十年在中国经营,帮助了很多公司,也与中国客户建立了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基辛格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表示:“中国市场仍然充满活力。我今年到访中国两次,希望和中国客户一起合作,寻找创新的机会。中国也有很多本土的技术能力,中国厂商可以设计许多芯粒,然后通过英特尔代工服务生产、封装在一起。利用IDM2.0,我们正在与一些中国客户进行对话,探讨优势互补。”

IDM2.0计划是英特尔的行进方向,如果揉碎了会发现,其本质的意义在于如何利用英特尔的优势,来更好的服务本土客户,尤其是在复杂地缘政治的当下,如何满足本土化客户的需求成了当代企业的“必修课”。可以说,扎根服务本土客户,也是英特尔能够稳健前行的关键点。

从生态来看中国市场下的英特尔

如果说英特尔的历史是芯片的话,那么软件以及开放的生态则是英特尔未来发展的前瞻。简单来说,整个IT发展的历史,始终与软件和生态密切相关。而在新任CEO和CTO上任之后,软件和开放生态成为了英特尔的发力方向。

首先,英特尔将软件划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基础软件。即通过电源的管理,保证更好的发挥硬件价值,让用户享受算力的价值,为上层的应用和软件提供服务;第二,中间层软件。即通过数据库,框架等,来帮助软件开发者更好的研发软件,使更多的开发者和工程师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第三,软件赋能。即与合作伙伴实现新的业务模式,其中包括AI方面的合作应用等。软件赋能,即使软件定义,又是软件增强硬件的战略合作方式,英特尔始终与客户站在同一阵线,为用户带来真正的软件价值。

其次,英特尔软件的三层定义,是保证开放和开源的重要前提。开源方面,英特尔全球数万名工程师与硬件团队一起合作推动用户的价值。而在中国,英特尔也有超过数千名软件工程师在为中国的整体软件生态、开放生态提供相应的价值。当然,英特尔的身份不仅限于参与者,也是重要的贡献者甚至是发起者。例如,与开放原子基金会的合作更加深入,与OpenAtom(原称OpenAtom Foundation,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关键项目创建了英特尔技术:OpenEuler、OpenAnolis、OpenHarmony、OpenCloudOS。同时,英特尔为了在中国更好的履行“赋能全栈软件,共筑开放生态”的理念,于2023年成立了“英特尔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其目的是为了在本土通过开放生态的建设,从而引领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软件产业以及培育创新项目。

最后,英特尔目前的软件定义的理念,使得各行各业均有受益。比如,由英特尔中国本土主导开发的开源项目ACRN(是一个为精简嵌入式开发而优化的开源的可扩展的参考平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3.0)在国内车载领域和工业领域获得了不少的成功案例。而为了更好适应AI的发展,英特尔也有超过150个适于AI工作负载的应用软件工具和资源,与客户共同分享,供大家使用。

软件及开源与硬件的结合相得益彰,这即是英特尔植根中国本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英特尔与合作伙伴共赢的基石。在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软件生态事业部总经理李映博士看来,开源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技术的创新,而如何赋能硬件平台,使中间件带动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除此之外,开源也与公司的独特价值、技术以及战略紧密结合的方式之一,其首要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为了释放硬件的算力,让硬件平台能够更加事宜的实现不同的解决方案。

软件及开源是为了迎合行业发展的独特性。那么英特尔自身的创新能力,是维系行业发展的核心点。作为“科技创新引擎”,英特尔研究院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技术并不断创造和定义为来。同时为了贯彻“科技创新与中国共同成长”的信念,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要求与中国产业形态及应用需求相匹配,充分结合英特尔核心优势和中国人才与技术特色。

谈到了英特尔研究院,就不得不谈每年提供英特尔20%的专利申请。其中有人们熟知的VAIL(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视觉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就获得了20多项专利授权及申请批准。在智能驾驶方面,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智能边缘实验室提出了结合MEC和V2X技术的端到端智能交通路口解决方案。此外,在中国,英特尔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百度、蔚来、中兴等国内20多家单位,基于RSS共同开发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自动驾驶安全标准《自动驾驶车辆决策的安全保障技术要求》。5G方向上,英特尔在之前花了五六年时间去做5G标准,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还有前沿的量子模拟器(Intel-QS),通过量子模拟器的优化,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核和多节点架构。并且还能基于量子位状态的完整表示,同时避免了用矩阵来显式表示门和其他量子操作。

英特尔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还有许多,比如类脑计算、RISC-V(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敏捷设计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不仅有最具核心价值的近12万技术人才,参与到众多业界标准的制定和推行中,还有450多款开发者工具和资源帮助开发者创造极具创意和实用性的软件。比如随着英特尔锐炫独显的发布后一并推出的Intel Extension for TensorFlow插件,通过该扩展,开发人员能够轻松访问英特尔XPU(CPU、GPU等)设备,在零代码修改的情况下,进行硬件上训练和推理TensorFlow的模型。

软件及开源的生态下,保障了推动了行业的创新。英特尔研究院则是保证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使之保持着前进的步伐。不过英特尔的本职还是与PC相关,在PC方面,英特尔也不忘本质,始终在努力着创新。

英特尔,满足不同客户的算力需求

“在整个PC上使用的很多开放性标准,英特尔的角色要不是领头者,就是深度参与的一员。”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技术部总经理高宇说道:“英特尔其实是整个PC产业,甚至是IT产业整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方向的引领者,也是很多产业发展的贡献者。例如USB,这项技术不仅改变了PC,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英特尔便是这项技术的推动者。”

2021年,英特尔推出了第十一代酷睿移动处理器,同时英特尔还将Thunderbolt4集中到了这一代处理器之中。该接口仅需要一根电缆,同时可以实现视频、数据、供电系统的连接。而今,第五代Thunderbolt接口——Thunderbolt™5也已面向用户,客户端计算事业部中国区销售总经理傅彬表示:“Thunderbolt™ 5不仅是一个名称的迭代,还代表着一个技术的创新和演进。”

Thunderbolt™ 5是为了满足更多创作者和游戏玩家的需求,支持最高可达120 Gbps的带宽,为Thunderbolt™4的3倍,比DP(DisplayPort标准化的数字式视频接口标准)2.1高50%。视频方面上可以支持多个8K显示器、为游戏玩家提供高达540Hz的运行速度以及支持三台4K 144Hz显示器;数据方面,可以为外接固态硬盘、eGFX、创作工具等带宽提高2倍、所支持的宽带灵活可变,使用更加方便。“Thunderbolt™5产品预计在2024年就会陆续有一些客户推出相应的产品,Thunderbolt™5对比Thunderbolt™4,整个带宽成长达到2-3倍,兼容市面上的绝大部分的通讯传输协议,不管是UBS协会的USB4或者是VESA的DP2.1,或者是PCIe Gen 4,我们都是全面兼容的。”客户端计算事业部产品经理蓝昕



关键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