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市场分析> 小米/中兴自主研发的处理器能如华为海思成功吗?

小米/中兴自主研发的处理器能如华为海思成功吗?

作者: 时间:2015-11-05 来源:钛媒体 收藏

  自研芯片已经很难再建立差异化绝对竞争力了,也不例外。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82335.htm

  那么手机厂商真的需要自己芯片吗,自己做芯片能取得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呢?

  可以不受制于其他芯片厂商,包括量产时间、价格问题、供应问题等;

  与芯片厂商间的谈判砝码,手里有粮有底气(也可能适得其反,被晾一边);

  器件自足,产业垂直整合,市场竞争弹性空间加大。

  上述三点是通用效用,而对于国产芯片而言,更有一层品牌精神力提升的价值,“中国芯”、“自主XX”等,在消费者心目中能够快速形成品牌认同感。

  自研芯片在市场竞争中还有“核武”价值吗?

  1、芯片新生儿,问题是少不了的。任何新生事物的成熟都需要过程,大跃进跨越也需要产品小白鼠,处理不好只会负向加分,又有几个厂商能够承受1-2代产品的失败之痛。新芯一定要找到一个让用户尝试的理由,如果不能在芯片找到单点突破点,如何为产品竞争力加分,消费者如何会买单,对于其他芯片厂商而言,战略制衡价值又剩几何?

  2、芯片在手机竞争中的砝码趋势上在降低。在2013-2015年手机产业链教会了消费者看骁龙Inside,在2015年消费者越来越看到同一款芯片从千元到3000元都在应用,配置也越来越趋同。随着芯片处理性能的过度过剩,消费者对于芯片、核数、性能的关注度在下降。再对比一下PC领域,现在买PC时还有多少人会关注处理器吗?大多数只会区分到赛扬、i3还是i5颗粒度吧,频率、核数都恐怕不清楚了。

  3、移动互联网下,同一个品牌特性标签,消费者往往记不住第二名。当卡位了”国产芯”、”科技情怀”标签的情况下,第二名/后来者的的命运似已注定。

  4、对于而言,是否“外卖”向第三方供应,取决于芯片业务与手机两大业务分与合间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站在华为手机角度上,通过消费海思提升手机品牌的最有效时期正在过去,消费者是喜新厌旧的,必须降低海思这张名片的依赖程度,这不仅仅是为了海思“外卖”,更是趋势使然。

  与其挤破头挤入手机芯片,不如投身更广阔的物联网IOT领域

  物联网领域,芯片按照是否支持移动通信模块,可分两类,一类是近距离连接芯片,比如WiFi、蓝牙等;另一类是支持移动通信连接的芯片,根据支持速率的差异又可分为2类:

  高速芯片,适用于车联网、视频监控等大数据高速数据传输类的,一般是手机modem芯片的再利用;

  低速芯片,2G芯片以及向低速率、低功耗和低成本演进的LTE芯片,从LTE-Cat1 (上行10Mbps/下行5Mbps)向LTE-Cat0(上行1Mbps/下行1Mbps)、LTE-MTC(上行200kbps/下行200kbps)演进。

  纯粹的蓝牙、wifi、zigbee连接芯片而言,技术与参与者都是很成熟的,必要性不大,如果一定要做,那么自研或收购都可以。高速率物联网芯片与手机modem芯片无异。而LTE-Cat1等低速物联网芯片尚存巨大缺口,目前仅有若干小厂商供货,而高通也是2015年10月刚刚发布了9207-1(功耗优化支持Cat1)与9206(支持Cat-M),真正商用要到2016年。这个细分领域,格局未定,机遇仍存,亟须布局。

  对于致力于物联网IoT布局的终端厂商而言,如果能够基于自研的物联网终端芯片构建智能生态体系,那幅画面太美值得好好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华为海思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