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测试测量>专题> 2007年第12期长航科技与通信信息化动态

2007年第12期长航科技与通信信息化动态

作者: 时间:2008-01-30 来源: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收藏

动态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78312.htm

二00七年第十二期(总第24期)

长航局科技与通信信息管理处

● 科技汇萃

《水运工程技术创新文集》出版发行

国防科工委组织召开船型开发与技术发展研讨会

机器人参与制造船舶 聪明“大脑”指挥加工船体肋骨

沿海航标 遨游在数字世界里

我国首家省级科技创新协会成立

2008年热点科技类词汇扫描

亮点

长江上船舶将使用统一电子航道图

我国开通海事卫星宽带业务

长江上海段实行网格化海事监管

港口国监督国家数据库建设正式起步

DNV将在沪成立软件中心

杭州水运信息网开通

上海海大学生研制的新型港口车辆调度系统投用

我国首个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投用

最新发现与创新:国内首款CMOS全球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研发成功

AVS、闪联等10项技术当选年度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

《水运工程技术创新文集》出版发行


  贯彻落实全国水运工程技术创新会议精神,集中展示和推广应用新世纪以来水运工程技术的创新成果,交通部组织开展了《水运工程技术创新文集》的编写工作,经过1年努力,日前该文集正式出版发行。

  《水运工程技术创新文集》的编写工作于2006年12月启动,交通部部长李盛霖为此书作序,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任编审委员会主任,水运行业院士、部总工、水运司领导和水运工程建设领域诸多资深专家参与编写和审定工作。文集征集阶段,共收到水运工程建设行业涉及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中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各方面的创新成果313项,从中精心评选出57篇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成果编入文集。(文章来源:中国交通报)

国防科工委组织召开船型开发与技术发展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精神和《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于12月11-12日在哈尔滨组织召开船型开发与技术发展研讨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船舶有关科研设计院所、主要造船企业、有关高等院校以及船东、中介组织等25个单位5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安排了10家单位的重点发言,组织代表们研讨了近年来我国在船型开发和技术发展领域取得的成绩,明确了我国船舶设计能力的发展现状,对照欧洲、日本、韩国造船现状,全面分析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会议对提高我国船舶设计技术水平的思路、重点方向和措施进行了讨论。

  通过研讨,大家加强了沟通,受到了启发,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会议还组织代表们参观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实验水池和重点实验室等。(文章来源:国防科工委网)

机器人参与制造船舶 聪明“大脑”指挥加工船体肋骨


  12月10日笔者获悉,身高3.7米、躯干长6米、宽3.5米、体重40吨的肋骨冷弯机器人,在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制造完成,将被运往韩国大宇造船厂在烟台的基地,为一艘30万吨以上的船加工制造船体肋骨。

  这个机器人,由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工艺及设备研究所自主创新设计,价值500万元,是我国目前肋骨冷弯设备中块头和力气最大的一个,有8000吨的推力,可生产任意角度的自由曲线,什么稀奇古怪的形状,它都能用聪明的“大脑”指挥加工。

  该所所长茅云生说,2003年,在湖北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所完成了肋骨冷弯机器人的研制,实现肋骨加工全过程的自动化与数字化,克服了皱折、弯曲和倒边等缺陷,提高了肋骨加工质量、精度和生产效率,是我国目前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肋骨冷弯设备,获有7项专利。

  目前,肋骨冷弯加工机器人有6种型号,已在江南造船厂、武昌造船厂等国内40多家船厂得到应用,并出口到越南、韩国等国。(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沿海航标 遨游在数字世界里


  我国沿海航标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助航体系。据交通部海事局最新普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8月31日,全国共有沿海航标7623座。

   “让航海者在中国沿海的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都能享受最完美的服务。”这是海事航测人的愿景。

  航标步入数字时代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运事业不断发展,海上交通日益繁忙,船舶也逐步向大型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航海人员在沿海等水域航行时,对航标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对航标助航信息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作为船舶“眼睛”的航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沿海海域。而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已把传统航标推向“数字航标”时代。

  据海事部门专家介绍,“数字航标”的内涵就是将传统助航元素用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可视化方式,在现在计算机可视环境中进行动态管理,使“摸不着看不见”和“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用数字的方式经由计算机系统加工、处理后,以可视化方式显示出来,供人们管理和服务使用。从这一点讲,数字助航就是以真实航行、港口、航道以地理位置关系为基础而组成数字化的信息框架,在该框架内嵌入所能提供不同信息源跟踪矢量化数据、扫描栅格化数据、遥感栅格图象、AIS船舶自动识别信息及GMDSS和宽带网络。高分辨率传感器叠加构成全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型助航体系。

  业内专家介绍,“数字航标”的运用,使航标从过去标识航路、浅点的单一作用,演变到现在的综合助航系统,它不仅能标识航路、浅点,还能为船舶提供助航、周围船舶的动态以及潮流气象等信息。

  海事部门的专家向记者介绍了“数字航标”的三种典型技术:一是基于卫星定位(GPS)和电子海图(ENG)为基础的现代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二是以AIS、VTS为代表的新型助航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得到海上船舶的动态信息,从而使助航与航行船舶的互动成为可能。三是遥测遥控和同步闪技术。过去航标人员对航标位置、运行状态、是否失效需要进行定期现场检查,如今通过遥测遥控技术,足不出户就能及时掌握航标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能为灯塔、灯桩、灯浮标提供能源,能预防航标失效,实现航标管理的“关口前移”;应用同步闪技术,使航标同时发光,保障标识航路更加清晰,特别是在狭窄水道、通航密集区和航道复杂的水域,作用更加明显。

  去年5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国际航标展览会上,AIS虚拟航标等先进的“数字航标”,令与会专家啧啧称赞。这种新一代的数字航标通过设在岸上的基站发射数字数据。船舶接收到这些数据后,不仅能准确了解相关的航标信息,而且还能通过AIS获取当地水文、气象等即时资料,通过接受其他船舶的AIS信息,判别临近船舶的名称、大小、船速、始发港等基本信息,让船舶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数”。

  强力支持经济发展

   “近年来海事航测系统的业务快速发展,从2001年到2007年8月,航测系统负责维护的航标数量从2147座增至4700多座,在数量上翻了一番。这表明,海事系统正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强大的支持”,海事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特别是今年以来,海事航测系统围绕“三个服务”的理念,在“建设中国沿海综合航海保障系统”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围绕“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中心任务,以“数字航标”建设为核心,努力实现“让航海者在中国沿海的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都能享受最完美的服务”的愿景。

  据海事部门介绍,今年以来,按照交通部提出的“三个服务”和“进一步保障石油、矿山等战略物资运输畅通”的要求,各海区开展了重点水域海上公用干线和岛屿间运输的航测建设和改造工作;完善AIS骨干网络建设,重点解决苏北沿海、南北通道AIS信号覆盖问题;适时开展航测信息系统三期建设前期工作,完善现有的航测信息系统;开展“数字航标”和远程船舶识别跟踪系统(LRIT)研究,编制我国LRIT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加强海事航标、测绘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设标和应急扫测预案,推进IALA应急沉船示位标应用等。

  业内人士说,先进的助航系统在安全管理和生产效益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国航标事业的飞跃式发展,为中国港吞吐量翻番、船舶通行量翻番提供了基础保障。以成山头交管系统为例,该系统投入使用后,该水域的事故数量几乎为零。不仅如此,沿海GPS系统于2000年正式运行后,沿海船舶进出港口都用GPS,安全性大大提高;沿海作业船舶和石油钻井作业使用GPS后,也产生了很大效益。

  数字航标的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建设沿海综合航海保障体系。海事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到“十一五”期末,我国逐步建立起多手段、分层次的沿海航标助航体统;向航海者提供中国沿海成序列的纸质海图和电子海图、航行和进港指南,使船舶从大洋到沿海、从沿海到港口的航行全过程都能享有完整有效的助航服务,为国家海上能源运输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供高效助航服务。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交通部海事局将确保目前干线航路的航标布局和效能正常发挥;重点保障国家能源集疏港、重要外贸进出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重点港口和水域的助航效能;加强陆岛运输和沿海短程小船航线等助航设施相对薄弱区域的航标建设与管理,消除薄弱环节,改善海岛居民出行安全环境,为航运经济和海岛经济发展服好务;继续推进航标测绘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发、建设航测信息基础数据库;研发数字航标、电子海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海事综合管理打造公共信息平台;加强海事航测能力建设,继续加大航海保障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航标的技术构成和维护水平,使灯浮标维护周期延长到2-3年,重要航标全部实现遥测遥控;加强航测船舶的综合利用,大型船全部加装溢油清污设备,并具有远海设标和维护能力。此外,还将加强航标法规标准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展示一个海事大国的风采。(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我国首家省级科技创新协会成立


  12月11日,由江苏省科技厅和民政厅批准设立的我国首家省级科技创新协会———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在南京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徐南平为协会会长。
据徐南平介绍,成立该协会的动因一是应该有一个非政府组织来协助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二是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国家和各地都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而实践过程中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查研究,政策也需要不断发展更新,与时俱进,这就要有一个专门组织来做这些调研的事,以便给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希望协会能充分发挥其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中“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努力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服务平台,为全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理论支持,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为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型企业家和各类风险投资资金沟通交流搭建合作平台,努力把协会建设成科技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务实操作能力较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性科技创新创业组织。
据悉,该协会以“注重研究江苏地区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机制创新,整合本省各类资源,促进江苏科技创新发展与成果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指导,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为宗旨,致力于促进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体制与法规政策研究,引导江苏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强化科技创业与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2008年热点科技类词汇扫描


科技类词汇有新有旧,以下罗列的都不是最新词汇,也不一定是高度专业的词汇,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将在2008年成为人们反复提起或使用的词汇。它们也许并不能包括所有科技发展领域,但它们被提及的频率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环境、健康、社会经济以及宇宙奥秘等问题的关心程度。

一、“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又称“iPS细胞”):

2007年11月下旬,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宣布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由于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这一新技术也被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科学》分别评为2007年第一和第二大科学进展。

此外,“iPS细胞”虽然诞生仅一月有余,但相关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就屡见报端,一些国家及科学界对这种细胞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纷纷制订相关的研究计划。因此,“iPS细胞”研究必将是2008年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头戏。

二、“下一代网络”(英文缩写NGN):

迄今在线路交换机制下,设置在家庭和办公场所的固定通信网、支持手机和无线局域网通信的移动通信网以及不断普及的互联网,都是各自独立、分别提供服务的。而在NGN的世界里,它们将融合成一体,固定电话和手机甚至可以使用同一个号码。同时,NGN还能提供网络电视点播等许多服务。NGN虽然本质上是互联网,但比现在的互联网通信速度更快、通信品质更高、安全性更强。

NGN已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国际电信联盟在2007年的报告中指出,NGN将改变全球通信业。因此,可以预计NGN在2008年仍将是流行科技词汇,其研发工作将进入高潮。

三、“节能减排”: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长期主题,2007年12月份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随之而来的将是人们的具体行动。其中欧盟汽车减排温室气体与各国的节能减排措施将是2008年的重头戏。

欧盟委员会规定到2012年,欧盟出厂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由目前的每公里160克减至每公里120克。这一举措面临巨大技术挑战,并影响汽车制造商的利益,因此在2008年完成最终立法前,各方的游说与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而在其他许多国家,节能减排措施以及相应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将层出不穷。面对气候变化,如何做到既节能减排而又不影响社会发展,将是人们无法回避的议题。

四、“月球”:

2007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圆满成功;日本“月亮女神”卫星全身披挂对月球细细探究。2008年,月球探测热仍会继续升温。美国宇航局已计划于2008年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为美国后续的无人及载人探月项目进行月球着陆选址等活动。印度也将于2008年发射一颗环绕月球的无人探测器。与此同时,中国和日本的月球探测器也将不断发回最新的探月成果。

之所以人们对月球情有独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探月对技术进步的巨大拉动作用,月球上难得的天文观测和科研环境更加受到珍视,而各种月球资源的具体分布和储量依然是个谜……

五、“网络电视”(IPTV):

网络电视2007年有许多意外惊喜,首先是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可能在5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此语引来人们对网络电视的强烈关注。此外,国际电信联盟2007年12月中旬发布了首批网络电视全球标准,将网络电视推向了互联网发展的前台,并有可能促进与之相关的下一代网络(英文缩写NGN)的迅速发展。

看看美国“YouTube”视频网站的发展,我们对网络电视受到如此关注就不感到奇怪了。“YouTube”诞生不到3年,用户数量与日俱增,日均浏览量现已超过一亿。可以预计2008年网络电视的覆盖面将会迅速扩大。

六、“生物燃料”:

油价目前已逼近每桶100美元关口。高油价折射出国际能源市场诸多矛盾和危机。于是,每当能源形势紧迫,可部分替代石油的生物燃料就会被人提起,而有关它的争议也将在2008年继续。

然而生物燃料作物不断挤占耕地,一些农作物从人们的口中走进汽车“肚子里”,结果是生物能源与粮食争地,汽车和人类争食,国际粮价上涨。况且种植生物燃料作物本身也要消耗化石燃料,并造成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生物燃料发展的出路何在,能否用新技术突破其发展瓶颈,仍将是人们继续探讨的话题。(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长江上船舶将使用统一电子航道图


12月26日,交通部科技项目《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标准研究》(简称《标准研究》)在武汉通过验收,这标志着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标准正式出台后,在长江上行驶的船舶将使用相同的电子航道图。
据了解,电子航道图是数字航道的核心,也是智能航运的基础。与长江航运相关的各应用领域信息系统,都需要以长江电子航道图作为基础平台。因此,研究开发长江电子江图已成为长江航运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热点,许多单位从各自的应用需求出发建立自己的电子航道图。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的指导,这些电子航道图自成体系、互不兼容、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难以形成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迫切需要制定长江电子江图的技术标准,规范长江电子江图的制作及应用。为此,交通部将《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标准研究》列为重大科研课题。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国丹介绍,该研究参照国际航运标准,结合长江航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制作,在国内电子航道图领域属于开创性成果。(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我国开通海事卫星宽带业务


  我国海上信息通信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交通通信中心11月28日宣布开通海事卫星海上宽带业务,将在全球范围内满足人们在船舶上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的需求,上网最高速率可达432Kbps。

  海上宽带业务的英文全称是Fleet Broadband,是海事卫星第四代卫星移动宽带业务应用于海上的名称。海上宽带业务依托耗资16亿美元打造的海事卫星第四代通信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机动能力强、高可靠性的优势,可以保证用户在全球海上任何一个地点,尤其是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得到高质量、高可靠度的通信服务。

  据悉,过去海上的传统业务都是单通道的,电话、传真、数据三者同时只能通一路,而海上宽带充分响应了当前通信技术宽带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潮流。用户用一部终端就可以在船舶上实现多种信息通信需求,如打电话、收发短信、语音信箱、文件传输、传真、召开视频会议等,让船上的工作模式和岸上办公实现完全同步。(文章来源:新华网)

  浙江省港航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在湖通过中间验收

  日前,浙江省港航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在湖通过中间验收。来自省交通厅信息中心、省港航局、杭州港航局、嘉兴港航局、湖州港航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验收会议。

  会上,软件开发单位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技术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对软件各项功能逐一介绍和演示。验收组肯定了当前的开发工作,一致同意通过中间验收,并要求项目开发管理部门和软件开发单位抓紧系统完善和修改,争取尽快完成项目,使系统早日投入应用,发挥效益。

  据了解,建成后的浙江省港航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可以为船舶提供全方位动态化服务与管理。具有船舶动态跟踪,船舶碰撞、超速、重点水域预警,快速搜救定位,业务信息自动识别,船舶通行流量观测,船舶导航、生产调度,事故调查取证,公众信息服务和决策等功能。预计明年可在全省推广应用。(文章来源:浙江省交通厅)

长江上海段实行网格化海事监管


  记者从上海海事局获悉,长江上海段航区将被划分为43个网格,负责管辖该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的上海海事局吴淞海事处、宝山海事处、外高桥海事处、崇明海事处将管理重点、职责、力量与划分的网格一一对应起来,进一步增强管理的有效性,实现海事监管全覆盖和对险情事故的最快应急反应。

  2007年12月27日,上海海事局举行长江辖区水域网格化管理启动仪式,长江上海段内的4个海事处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进程。整个航区水域将根据日常监管重点、船舶交通流、工程施工以及应急搜救区域等分为三个网格类别。一类网格为警戒区、重点航段、客轮航线、重要码头前沿水域、大桥附近水域、水工作业水域、交通流量密集水域等;二类网格为锚地、港池、船舶较少通航水域、巡逻艇定期或不定期巡航水域等;三类网格为应急搜救水域等。(文章来源:中国交通报)

港口国监督国家数据库建设正式起步


  我国将拥有独立的港口国监督数据库和管理中心,不再依赖于国外的数据库——12月24日,记者从辽宁海事局获悉,港口国监督国家数据库建设正式起步,该局通信信息中心已开始进行方案设计,明年1月将启动项目建设。

  据了解,我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港口国监督国家数据库,东京备忘录港口国监督中国数据中心设在辽宁海事局,我国对东京备忘录港口国监督数据库的依赖程度较高。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港口国监督检查能力,提升港口国监督检查决策水平,经交通部海事局决策进行筹建。此次数据库建设由辽宁海事局承担具体工作。

  记者从辽宁海事局了解,该项目主要目的是建立中国国家自己的数据库,实现具有我国国家特征的独立统计和分析,同时履行国家海事行政当局的义务,实现与俄罗斯中心数据库之间检查数据的交换。其存储基本数据包括:船舶的自然属性、管理属性(检查报告和证书信息),此外还包括专项检查的会战数据。这些数据将作为我国对外轮管理的权威的数据。实现对外籍船舶管理的集中管理,满足CSC、调查和处罚的要求。

  据悉,11月23日,由交通部海事局组织的“港口国监督国家数据库建设需求研讨会”在大连举行,上海、辽宁、天津、江苏、深圳海事局等单位参加,此次研讨会基本确定了开发思路和时间表。

  会上,各海事局的海事专家也从数据库的使用、数据共享、运行硬件以及资源开发等角度对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将国家数据库定位于在全国其他数据库中率先达到中等国家海事监管水平,同时充分考虑中国船舶监督管理的需求和未来发展。

  建成后的港口国监督数据库将成为全国海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将覆盖全国所有直属海事局船舶处以及46个港口国监督检查站。(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DNV将在沪成立软件中心


  12月3日记者从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获悉,DNV(挪威船级社)宣布:明年1月1日挪威船级社将在上海成立软件开发中心,这是该船级社在本土挪威首都奥斯陆、英国伦敦以外,设立的全球第三个软件开发中心。同时,为进一步服务于中国航运、海洋工程和石化工业领域发展,DNV还将在明年3月1日将能源部亚洲总部从马来西亚迁至中国上海。

  DNV新的软件开发中心对于航运和海洋工程领域的主要发展重点是船舶和海洋工程设计院所、船厂、船东及海洋工程企业。DNV软件部总经理Elling

  Rishoff先生表示,中国目前是全球第四大软件开发中心,结合DNV上海海事服务中心的尖端海事技术以及新的软件开发中心在软件开发及信息科技领域的能力,我们将能解决目前中国在其发展成为海事业技术领袖所面临的挑战。

  据了解,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在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DNV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海洋工程发展潜力,目前在中国持有15项海洋工程项目合同。此外,最近挪威船级社还在上海与中国船级社建立合资技术研究所,致力于服务中国海洋工业发展。据悉,挪威船级社拥有数十年的海洋工程经验,全世界40%的钻井平台、半潜式平台及新建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和改造项目都为挪威船级社船级。(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杭州水运信息网开通


  日前,服务广大船户和货主单位的杭州水运信息网(www.ghglj.com)正式开通,这一网站将成为为广大水运从业者提供水运信息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

  “热烈祝贺杭州水运信息网正式开通!杭州水运信息网是杭州市港航管理局主导创建的水运信息服务平台。开通后的水运信息网设置了水运市场的实时评述、船舶修造买卖情况、航道航线的现时状况、时下重点物资的参考运价、水上运输安全要点等重点热点信息,您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了解货源及船舶交易信息。”近日,落户在余杭辖区的船户收到了这样一条来自港航管理部门温馨提示。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杭州水运信息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为用户提供了自主发布货源和空船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在网站上自主发布空船待货、船舶买卖等信息,是货主找船、船户找货的有力工具。更为人性化的是,考虑到广大船户上网难度大而即将推出的短信平台,与网上平台充分结合互补,既可以发布发、求货等重要信息,还可以接受用户的反馈信息,使广大船户和货主单位能够借助这个平台更方便、快捷和经济的完成交易。(文章来源:中国交通报)

上海海大学生研制的新型港口车辆调度系统投用


  某港区集装箱码头一辆集卡在装卸中突然发生故障,司机立即通过设在驾驶室前的调度车载终端与港区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取得联系,调度中心即刻另派一辆集卡前往作业现场,前后仅用了短短几分钟,而装卸速度却未因集卡故障而受到耽误。12月25日笔者获悉,由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4位学生研制的这套“港口车辆调度与实时调度系统”项目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大赛二等奖。目前该系统成果已投入天津港试运行。

  目前我国许多港区中央控制调度中心的调度指令与集卡车辆行驰方位及作业位置的信息处于分割状态,还未实现实时信息交互。甚至有些港区还采用对讲机的形式进行集卡作业调度。也有港区利用工业级车载电脑作为集卡通信终端,实现了集卡调度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但是昂贵的设备费用抑制了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港口车辆调度与实时调度系统”投用后,港区中央调度中心的生产调度指令可以实时发送到集卡车载终端上,司机可即刻通过车载终端显示屏了解掌握生产作业的全部实时信息。此外,港区中央调度中心还可以实时获取集卡车辆的行驶位置信息,从而为港区集卡全场调度奠定了基础。该系统集成了通信与定位两大功能,实现了港区运输信息实时跟踪、调度的“全程掌控”。而成本较低,具有实用、经济的特点。(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我国首个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投用


  12月5日,记者从广东海事局获悉,由广东海事局和大连海事大学共同研发的我国首个便携式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经过多次试验,性能良好,已交付广东海事局使用。

  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2005年原油进口量接近1.4亿吨,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2.5亿吨。我国进口的石油

  95%是通过海上船舶运输来实现的,沿海石油运输量超过2亿吨,预计未来几年海上石油运输还将进一步增长。伴随着水路危险货物吞吐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发生水运危险品事故和重特大船舶溢油事故的风险明显增高。

根据设计,海巡飞机是海空立体快速反应的主要工具,海巡飞机装备有先进遥感系统能实时跟踪海上溢油、实时估算溢油量及污染面积、并能对溢油清除效果进行评估。地面应急反应中心则装备有决策支持系统、报警系统、油漂移预测系统、大屏幕显示综合指挥系统等。基于上述系统,地面应急反应中心可以做出快速高质量的溢油清除决策方案,并将基于飞机、船舶遥感图像的海上事故全景显示在大屏幕上,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实现地面应急反应中心、飞机、救助船之间的可视化信息通讯。(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最新发现与创新:国内首款CMOS全球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研发成功


  从明年起,老百姓将能再次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被称为“航芯二号”的国内首款CMOS全球卫星导航接收芯片在杭州研发成功。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甜春在发布这项重大成果时说,这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
中科公司在自主开发出我国首款CMOS全球卫星导航接收射频及基带芯片(航芯一号)后,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合作开发成功“航芯二号”。目前已申请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并于今年12月获得863计划“卫星导航及通讯一体化芯片”目标导向项目经费支持。与车载解决方案“航芯一号”不同,“航芯二号”是手机解决方案。
  据悉,中科公司是由杭州国家高新区2004年引进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后联合成立的一家高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以叶甜春为首组成数十人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先后投入研发经费1000多万元,于今年10月将“航芯二号”研发成功。这项技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卫星导航接收芯片技术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并具备项目产业化能力。
  叶甜春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配备卫星导航定位功能已是大势所趋。“航芯二号”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低成本,因此,最大的受惠者是老百姓。他告诉记者,预计到明年下半年,这种低成本卫星导航手机将投入批量生产并上市。(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AVS、闪联等10项技术当选年度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


  信息产业部26日公布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AVS工作组成员的AVS视频编码标准关键支撑技术、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和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的闪联标准底层技术等10项技术获选。
  除以上两项外,当选的技术还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的移动通信砷化镓射频集成电路开发及产业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多业务宽带接入平台关键技术和产品,珠海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WPS OFFICE 2005办公软件,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TD-SCDMA光纤拉远基站、北京大学、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端彩色打印控制关键技术,清华大学、综艺超导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技术,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的SWS型持续血液净化系统,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的矽感CM、矽感GM二维条码技术。
  据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介绍,重大技术发明评选活动从2001年开始。历年入选的重大技术发明项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带动了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增强了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各方面对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在引导和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