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高校动态> 就业压力催生“考证热”高校学子变身“证奴”

就业压力催生“考证热”高校学子变身“证奴”

作者: 时间:2008-07-08 来源:江门日报 收藏

  6月21日,是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日子,当天,在五邑大学考点,考证又成了大学生们热得发烫的话题,许多离校的 毕业生纷纷回校参加考试。据记者了解,不仅仅是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目前大学校园充斥着各类证书考试的报名培训:计算机、雅思(IELTS)、注册会计师、驾驶证、软件工程师、报关员、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考试等等。在压力越来越严峻的时候,“考证热”成了一股高烧不退的潮流,学子纷纷摇身变成“证奴”,且以持有证件数多为荣。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85416.htm

校园涌动“考证”族

  “我大二就过了四级,可是六级一直没有过,虽然6月19日已经离校了,可我还是赶来参加考试了。”在记者采访时,五邑大学2008届学生阿杰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6月19日五邑大学2008届毕业生已经离校了,但为了这次六级考试,不少学生特意赶回学校,参加了在校园内的最后一次考试。

  明年才毕业的五邑大学学生李强没有阿杰的紧张,他这次参加的也是六级考试,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班上,同学大多都有两三个证,像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这些常用的大家都去考。因为是大学三年级了,这次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学校没有硬性要求,他所在的班有近80%的同学报了名。“到目前为止,我考了计算机二级、普通话考试、教师资格证、英语四级,如今正在为高级营销员证书做准备,争取一次能过。”李强这样告诉记者。

  不但五邑大学的学生是这样,记者在我市其他一些学校看到,校园内的公告栏、宣传板上,有关考证报名和培训的广告比比皆是,关注这些广告的有面对的大三、大四学生,还有一些低年级学生。在江门理工学校,一位一年级学生说,他关注这些广告并不是“看热闹”,而是选择一些科目准备在二年级就考下来。

证书提升竞争力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且呈现时间上的前移趋势,不少大二,甚至大一的学生已经开始询问和关心未来的出路了,一些学生不惜将自己“武装到牙齿”,认为各种证书在手,求职时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可以在同类中胜出一筹。

  据了解,我国一些行业实行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也让有意选择这些行业的大学生不得不考取相关的证书。这几年,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已经有了多项职业资格。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职业资格才能进入。过去,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就业,现在和以后的趋势是既要有学历,又要有某个职业资格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一些大学生说,现在,做律师要有律师资格,跑保险要有保险经纪人资格,文秘人员也要有秘书资格,甚至做推销员都要求最好有推销员资格。

  五邑大学毕业生阿杰告诉记者说:“每次招聘会上都人山人海,好单位前面常有数十人排队,用人单位给你的时间不过几分钟。如果学校一般,又没有像样的证书,那连招聘会现场这关就过不了,更别说面试了,你再优秀,别人也不知道啊。”一些大学生说,能给用人单位留下直观印象的,无非就是毕业院校和所持有的证书,院校有名自然会得到认可,证书则是越多、范围越广越好!

学生对考证各有各看法

  面对涌动的考证一族,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致的意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江门职院南校区学习计算机的小蔡同学就表示,并不是读哪个专业,就一定要考与那个专业有关的证,他们专业的很多同学都跑去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一是他们觉得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学得不太深,考个会计证,以后多一个选择;二是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毕业后也不打算做这一行,反而对会计有兴趣,但转专业太麻烦了,就去考个证,作为将来转业的筹码,反正现在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人多的是。

  小蔡的另一位同学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考证可以是督促自己学习的一种手段,可以让考证“逼迫”自己学习,但他同时认为,在大量宣传和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一些学生为了考证,耽误了正常的课程,甚至荒废了专业课,这是十分不应该的。应该在学习好本主业的基础上,再找机会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大学生考证三大误区

  考证书越多越好吗?并不是这样,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广告,准备考证的学生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避免走进考证的误区。五邑大学就业办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一般来讲,大学生考证有三大误区。

  多多益善:很多大学生认为证书多多益善,能为自己在求职中增加砝码,但拿着很多证书,有时反而被用人单位以其学习精力分散、职业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绝录用,因此,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大学生考证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应盲目考证。

  越热越好:不少大学生喜欢报考热门证书,认为热门证书含金量高,其实,有些热门证书只是阶段性流行。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发放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证书有效期限等方面有所了解,而不要盲目跟风。

  等同于“入场券”:拿到名牌证书,确实能证明持证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其就业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持证人数不断激增,以及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名牌证书的作用有所减弱,不再被作为录用员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会运用各种方式,测试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因此,大学生不能把宝全押在考证上,而应注意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 (文/本报记者 孟庆雷)



关键词:高校就业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