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光伏疯狂圈地:多晶硅过剩警报骤响

光伏疯狂圈地:多晶硅过剩警报骤响

作者: 时间:2009-08-31 来源:经济观察报 收藏

  大部分开发商希望能以国有土地无偿划拨的方式,低成本获得建设电站所需的土地。在他们看来,如果通过征地的方式拿地,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大幅提高建设成本,在当前的电价水平下,成本高企的发电很难产生理想的投资收益。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7601.htm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最近正在和当地政府协商办理武威市24平方公里戈壁滩的用地手续。该公司一位人士表示,如果以每平方米14元的价格征地,则仅土地费用就超过3亿元,项目很难盈利。

  地方政府的着眼点则在于电站建设产生的长期收益,以及对当地设备制造业产生的拉动,后者对地方税收和就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对于建设光伏电站的土地,基本都是很难有其他利用价值的戈壁荒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地方政府愿意采用无偿划拨的方式,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土地使用权。

  目前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上演的光伏圈地热潮,还没有给投资商和地方政府带来现实收益,已经签约的绝大部分项目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规划使用的土地基本都未完成正式的划转手续。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称,由于光伏发电的电价政策尚不明朗,绝大部分项目的上网电价没有确定,因为担心收益水平具有不确定性,投资商不愿贸然开工建设。

  而且即便开工建设,开发商也会分期开发,其占用的土地全部建成光伏电站,通常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称,“圈而不发”的虚假繁荣,已经使光伏发电领域出现了泡沫。这种圈地,很大程度上是一些企业将圈来的钱转化为不动产,形成“钓鱼工程”,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名义圈到更多的资金。这些行为对于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和推动行业发展,都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很多企业是在圈地和圈钱,而不是为了发电。”潘家华说。

  规制

  敦煌项目招标完成后,发改委曾多次召集企业、专家进行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最终决定光伏发电的上网价格,也没有决定建设多少电站。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包括产业在内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采取措施,包括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等。

  在下游光伏发电领域正在进行的圈地运动是否正常,政府是否需要出面干预,这是两个决定着行业发展,却又难以找到统一答案的问题。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称,光伏领域的圈地运动很难避免,在一个新兴行业发展的初期,例如几年前的IT领域,都会出现跑马圈地的现象。而从现实因素看,很多电力企业的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以及常规发电项目的建设放缓,也使大量资金涌向刚刚兴起的光伏发电领域。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