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浮躁的光伏产业背后:产能过剩并非各界共识

浮躁的光伏产业背后:产能过剩并非各界共识

作者: 时间:2009-09-1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收藏

  8月26日以来的十余天内,产业界可谓“噤若寒蝉”。当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称,风电、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产业进入中央政府的产能过剩“黑名单”。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8002.htm

  更让产业界警醒的是,同一日,工信部发布《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该报告中首次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非常严重。

  光伏发电为什么这么短时期就从受鼓励大力发展,转向了被警告过剩?很多人对此不解。

  “规划产能”与“开发产能”有差异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无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公告还是工信部的报告,都没有就目前光伏产业的总产能、产业内部结构等数据作出说明。记者采访的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产业过剩的判断主要来自目前可供统计的“规划产能”。

  2007年发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但专家认为,上述规划产能早已达到;在即将公布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中,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

  “从各省区及各大投资商公布的发展目标来看,全国2000万千瓦的规划仍偏于保守。”国内某知名生产厂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

  中国协会今年4月曾根据光伏产业主要企业公开发布的企业发展目标计算得出,到2011年可以达到年产5万—10万吨。“这样的产能如果实现,将满足全世界使用。”

  但是,“光伏产业的建设周期至少是五年,现在的统计口径有问题。”麦肯锡公司光伏产业咨询师江克林对本报记者说,当前,要使宏观调控更优化,还是应该掌握光伏产业的“开发产能”。

  江克林说,他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调研时发现,很多光伏发电项目虽已获批,但并没有破土动工,“只是一大片阳光大地”,“企业起码也会分期开发,并不会那么狂热地扩张实际产能”。江克林的研究咨询团队调研后认为,在中国,多晶硅这个行业的规模仍非常小,甚至比不上垃圾发电行业。

  目前,赞成“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观点的人认为,光伏企业在某些地区以发展光伏发电为“借口”,大肆“跑马圈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取用地,这是产能过剩的有力论据。世界能源基金会曾发布一份研究报告,在中国,“跑马圈地”几乎是每个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基本特征,并不必过度紧张。政府更好地管理和调控土地资源,以及通过多元化要素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才是根本之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